近日,由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主办的2022年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智库成果暨广西“高企百强”榜单发布会在南宁举行。主办方发布了2022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创新能力十强、创新活力十强和瞪羚企业活力十强四大榜单,综合考量并展示了我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柳工位居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创新能力十强榜两大榜单榜首,交科集团、广西建工智慧制造研究院分获创新活力十强、瞪羚企业活力十强第一。
四大榜单根据什么标准评选?上榜企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行业创新发展方面表现如何?科技自立自强成效如何……盘点透视四大榜单,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广西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下一步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动能,闯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A 百强高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广西科技情报所所长韦昌联介绍,广西百强高企以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为一级指标,并将之分解为主营业务收入、研究开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研究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等8个二级指标。创新能力十强、创新活力十强则从百强高企中分别遴选创新成效和活力最好的企业。瞪羚企业十强评选标准以“规模与效益”和“创新能力”为一级指标,并将之分解为近三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4个二级指标。四大榜单指标体系层次和结构科学合理。
“疫情以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百强高企迎难而上,在科技创新引领带动行业创新发展方面表现突出,成为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副理事长孙果宋称百强高企为企业群体中的“尖子生”。
数据显示,“尖子生”近年来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创新发展上跑出了加速度,成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百强高企的创新中坚力量不断凸显。截至2021年底,我区高企3313家,百强高企数量虽然只占全区高企总数的3.06%,但其研发费用总量、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年获得专利授权数、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分别占全区高企的45.87%、28.36%、58.74%、34.50%、48.57%、55.54%,使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百强高企研发动力持续增强。研发投入高且稳定增长是百强高企的显著特点。百强高企2021年期间研发费用总量为154.8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9.55亿元,平均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23%。百强高企排名前6的企业中,玉柴、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广西盛隆冶金4家企业的研发费用超10亿元。
专利数量稳步增长。2022年百强高企专利总量为15709个,平均专利量为157个,14%的企业专利拥有量超过平均专利量。百强高企在2021年期间获得专利授权数3461件,与上年百强高企相比增加了887件,提升34.46%。玉柴获得专利授权数最多达1043件。
百强高企的创新产出显著提升。科技含金量高的产品,会带来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百强高企2021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为3791.97亿元,与上年百强高企相比增加了1208.65亿元,提升46.79%;有8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大于100亿元,11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介于50亿—100亿元。
B 上榜企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综观四大榜单,上榜企业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百强高企牵头建设首家自治区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以上汽通用五菱为牵头组建单位,通过联合国内多个知名高校、龙头企业,采取“1+3+N”形式进行组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是全区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全链条研发,将有效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
百强高企牵头组建自治区创新联合体。广西目前组建的9家自治区创新联合体中,百强高企牵头组建的有8家,百强高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占比高达88.89%。百强高企普遍具有研发投入高、营业能力强的特点,在行业细分领域科技水平领先,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
“自治区创新联合体的建设,更好地推动了各类创新要素向百强高企集聚,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秘书长阮恒介绍。
百强高企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百强高企涉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七大领域,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领域,分别有28家和24家,占总量的52%,标志着我区高企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百强高企的规模与效益不断扩大。百强高企于2021年期间主营业务收入为4789.84亿元,与上年百强高企相比增加了1531.69亿元,提升47.01%;2021年,百强高企营业利润为260.54亿元,与上年百强高企相比增加了91.12亿元,提升53.78%。从主营业务收入分布来看,有9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大于100亿元,11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介于50亿—100亿元,39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介于10亿—50亿元。
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强高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的一流创新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企业研发人员占比高,研发人员规模较大。百强高企2021年期间研发人员总量为28720人,有6家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大于1000人,18家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介于301—1000人。有9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比重大于50%。
C “组合拳”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扩量提质
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生力军,也是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的重要支撑和资本市场上市的主要力量。下一步如何实现高企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指出,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要达4200家。为此,自治区科技厅负责人表示,继续实施“组合拳”,从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科技型企业创新培育成长链。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支持市县政府加大培育工作;引导规模以下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促进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优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持续发布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计划。
加速集聚创新要素,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高企和瞪羚企业的认定奖励性后补助和研发经费后补助。加大高企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高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红利。(李新雄 杨弋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