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科技动态

小院里,藏着科技兴农大舞台

2024-05-08 10:25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编者按

4月26—29日,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交流观摩活动在南宁举办。活动期间,主办方举行“最美科技小院”颁奖仪式,经各省科技小院联盟推荐、组织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选树出60个“最美科技小院”,50个“最美研究生”。其中,广西隆安火龙果科技小院、广西灵山香鸡科技小院、广西扶绥乳业科技小院榜上有名。

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在中国科协、中国农技协的指导与支持下,广西2019年启动科技小院建设,目前建成34家科技小院,共研发推广新品种86个、产业新技术44项。获评科技小院不仅在科研成果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推动地方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采访挖掘3家“最美科技小院”专家和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鲜活故事,展示兴农科技人的风采。

A 植入“科技芯”的火龙果更红火

作为全国首家以“大学生+农业种植企业”模式的科技小院,广西隆安火龙果科技小院(前身为广西金穗科技小院)于2012年翻开了产教融合的新篇章。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团队带着研究生入驻科技小院,把火龙果带到八桂大地,让火龙果产业更红火。

“火龙果经济价值高,种成功了农民能赚快钱得实惠,但想成功引种到广西,很多细节和规律得自己摸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江周介绍。

种植火龙果,什么时候需要施肥、什么时候需要打药,要配套哪些农艺设施?以科技小院为平台,中国农业大学的两位教授带着十几名博士生、硕士生,根据广西的气候特点,开始了因地制宜的科学栽培。

“火龙果每年4月份开始开花,开花时间在晚上,天一亮花就谢了。”为了收集火龙果花期的表现特征,中国农业大学女研究生王金乔“自讨苦吃”。那年的6月份,连续一个多月,王金乔每天晚上12点之后就一个人到果园蹲守,观察火龙果的开花情况。乡间田野一片漆黑,蚊子成群结队,王金乔就这样克服困难,每晚记录下近百朵花的表征特点。

同时,团队的其他学生也根据不同的论文选题,下到田间地头收集相关数据。连续跟踪1年后,团队采集了大量精准的基础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火龙果生长规律、火龙果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等。

这一研究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原本火龙果种下3年后才结果,采用有关技术后,火龙果的挂果期和丰产期都大大提前,不少果农当年种果当年即可收获。

“良种+良法”让火龙果产业更红火。经过科技小院团队的科研攻关,“无刺红龙”火龙果新品种顺利落户,专家团队还研发出“火龙果夜间催花补光产期调节技术”等多项成果。受益于此项技术的广西金穗农业集团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补光技术每晚就可以节省2小时的开灯时间,每年节约电费约86万元。通过采用补光催花技术等方式,实现四季开花、多次挂果,火龙果一年可结果8—11批次,每年6月至第二年1月均有果上市。这项补光技术不仅用于金穗火龙果基地,更是通过协会成员惠及周边和海南,亩产量由3000多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核心区丰产期亩产最高可达5000公斤。

“这些,不都是真金白银的实惠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火龙果科技小院技术骨干迟志广说,优质高产绿色一直是研究团队追求的目标。

科技助农,也进一步改变了农民的观念。近年来,科技小院联合隆安县金穗火龙果产业协会举办农技培训、田间观摩活动合计逾70场,从培训中受益从而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农民1300余人,培养出不少“田秀才”。

B 养鸡场里找到接地气的论文选题

“不瞒你说,一开始我嫌鸡场臭不想呆,再后来自己也在小院里养了20多只肉鸡,每天喂鸡、观察鸡成长,渐渐地就喜欢上了这里。平常一有空我会跟养殖户交流,毕业论文就是围绕产业发展痛点难点选定的题目,科研成果还可以直接转化落地,很有成就感。”因为表现突出,广西灵山香鸡科技小院的研究生翟佳佳获评中国农技协“最美研究生”称号。

养鸡不用抗生素,还能保证肉鸡健康生猛,肉质更好、风味更佳、卖价更高……这样的好事近年来在广西灵山香鸡科技小院里上演。

灵山香鸡也称麻鸡,曾凭借独特的口感风味跻身中国地方优质肉鸡品种目录。早些年,却因养殖技术相对落后,风味凸显不足,导致其市场知名度略有下降,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如何破解难题?广西灵山香鸡科技小院于2020年成立,以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园丰牧业集团公司为依托,广西大学沈水宝老师带着研究生,瞄准绿色养殖——微生物+天然植物的无抗饲养技术精准发力,想方设法提升香鸡品质。

对于微生物,很多人都不陌生。可是,要从数千种微生物中挑选出对肉鸡有强身健体作用的有益菌种,却大有学问。沈水宝和研究生反复试验甄别,筛选出3个适合灵山香鸡的菌株,并耗费数月时间,解决了菌种如何通过饲料、水进入肉鸡体内产生保健作用的难题。

除了有益微生物,研究团队还打起了天然植物的主意。“能不能用微生物+道地的中草药材(天然植物),达到无抗饲养的效果?”大伙儿说干就干。沈水宝的研究生翟佳佳反复实验,积累数据,开展不同剂量的发酵剂对比研究,发现微生物+道地的中草药材(天然植物)制剂效果比抗生素好,尤其是对鸡肉品质改善明显。用无抗饲养技术达到相同的品质可以提早30天出栏,每只鸡可以节约成本4元,推广出栏100万只,节约成本400万元。

这一促使香鸡产业提质增效的“微生物+天然植物”无抗饲养秘方,是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养殖专家服务团深入种养企业一线获得的智慧结晶,也是产教融合的成功案例。沈水宝介绍,依托科技小院,他的3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校企合作共同撰写4篇论文,其中3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刊发。

C 他们把课堂搬到了牛舍里

奶牛享受着舒适的空调、精准的日粮,牛场里智能光照、粪污循环,没有异味……第一次来到广西扶绥乳业科技小院,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蕊张卉就惊呆了。这个智慧化的科技小院牧场拥有数字档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农事分析等功能,以十足的科技范提高奶牛舒适度和产奶量,实现生态循环经济,引领着当地乳业发展。

“在共建单位广西石埠乳业生态观光牧场的支持下,老师把课堂搬到牛舍里,我们从害怕奶牛到喜欢跟它们在一起,从不知道怎么养牛,到熟稔养牛的整套技术。”王蕊张卉在广西扶绥乳业科技小院呆了不到一年,便迅速成长。在多项科技研究成果的加持下,这里的奶牛单产量也稳步提升。数据显示,一头奶牛一个泌乳期产奶量达10吨。

把“象牙塔”里研发的技术推向“泥土地”,科技小院让更多研究生走进农村,进一步助力了乡村振兴。

石埠乳业养殖技术负责人钱远军介绍,目前,科技小院有邹彩霞研究员、林波副教授和孔志伟助理教授3位来自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营养方向教师。这些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科技小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指导。此外,还有2名博士研究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进入科技小院。通过在这里的学习和实践,研究生们沉入生产一线,与专家和教师密切互动,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技能。

知识培训和科普教育是科技小院的重头工作。在石埠乳业的支持下,老师带着研究生,承担了乳业科技小院的培训任务,不定期给养殖户传经送宝。2023年期间,广西扶绥科技小院与共建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其中,探秘数智生态牧场和解密石埠荷斯坦气候等课程吸引了6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和教师家长参与。

“到科技小院后,我们每天在牛场跟养殖技术人员学习,我对农村的了解更深了,对养牛产业更有感情。以前老师强调要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如今我们更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王蕊张卉说。(记者 李新雄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