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科技动态

当代广西网:东博会“科技范”,看见未来指引丨东博会时评

2024-09-30 09:10     来源:当代广西网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镶钻成冠”开新篇,科技纷呈展新貌。走过“黄金十年”“钻石十年”,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期而至。科技创新元素历来是东博会上最亮丽的色彩,作为东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技术展每次都有尖端技术惊艳亮相。今年东博会专题“焕新”,新增战略新兴专题,新设东盟高新产品展区,一批数字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环保等新兴领域前沿技术和硬核科技纷呈展现,“科技感”拉满。

“科技范”十足的东博会,不仅将更多“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带向东盟乃至全球消费者,而且让企业从中找到产品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新方向,寻找到看到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增长机遇,更好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交流中各国也更加重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国与东盟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9117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科技创新诉求上,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加快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等方面有共同的关切点,双方科技创新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与窗口,在开展人文和技术交流上有独特优势和深厚基础。近年来,从科技政策科技人文交流,从青年人才培养到联合研究开发,从技术示范推广到合作平台建设,广西正加快与东盟各国建立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合作关系。面向未来,广西需增强科技引领支撑及驱动发展作用,大力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建立更加开放、更加紧密、更加深入的科技创新合作伙伴关系。

优机制,建立完善面向东盟的科技合作机制。完善合作机制是促进不同国家科技要素融通、开展科技合作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广西加快建立科技合作机制和渠道,推动对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联合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国开展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海水养殖等技术攻关,实施“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积极接收东盟国家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需持续破除技术、资金、设备、信息等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持与国(境)外合作伙伴开展科技合作,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在不涉密的情况下,扩大外籍专家参与项目范围,允许外籍专家参与科研项目评选与评估。同时,继续加强国际技术经理人、专项技术人员培训,允许外籍技术技能人员按规定在广西就业。

建高地,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创新合作平台。跨国创新合作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广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在东盟9国建立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等15个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在东盟8个国家建立12个农业科技园区,带动东盟国家科技、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要以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引领,加快提升创新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加快培育创建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支持建设面向东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高地,引导支持区内各类创新主体与东盟国家高校、科研单位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支持共建离岸孵化器、共结“姊妹园”等创新平台。

活渠道,深化面向东盟的国际技术转移合作。近年来,广西依托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与9个东盟国家建立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与7个国家组建双边技术转移联合工作组,构建覆盖东盟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数超过2800家,服务中外企业超1.9万家。进一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需持续拓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加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联盟建设,支持建设中国—东盟专家库和成果库,汇聚科技创新资源和技术转移力量。同时,加强中国—东盟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要素便捷流动,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创新资源互动和跨国技术转移的重要节点。

科技蕴含无限潜力,合作开启美好未来。面向未来,借助东博会开放平台,广西要在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架起创新合作的桥梁,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科技合作,不断完善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协同创新,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科技动能。(陈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