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破国际壁垒的橡胶装备专家,到深入田间送技的志愿服务队;从首批223名被托举的青年才俊,到线上线下超200万人参与的科普热潮……连日来,广西各级科协组织围绕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推出“五个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礼赞科技工作者,点燃创新激情,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注入澎湃“硬核”动能。
一封信寄深情,致敬科技赤子心。5月29日,广西科技馆主会场内,一封饱含深情与期待的《致全区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首次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响亮宣读。信中对全区科技工作者在推进创新型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赞誉,称赞其为壮美广西建设提供了“硬核”支撑。信中号召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守科技报国初心,砥砺科技强国使命。这份肯定与关怀,如暖流般涌向八桂科技工作者心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报国情怀。
一场展绘愿景,点燃全民创新热情。在广西科技馆主会场,人工智能科普展、“科技强国”主题展等展陈活动集中亮相,公众通过互动装置、模型演示与场景体验,沉浸式感受各项人工智能技术。主题展区则全景式呈现广西在新能源、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成果应用。同时上演的颁奖典礼、科学家精神舞台剧表演与广西科学家精神宣讲工作室授牌等环节相互辉映,共同构成强大的“热源”,将科学家精神与创新成果直观、立体、鲜活地传递给公众。此次新授牌的26家广西科学家精神宣讲工作室(以郑皆连院士、王双飞院士等领衔),将成为持续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坚实阵地。
一项奖树榜样,激发创新奋进动力。在本次系列活动中,第四届广西创新争先奖、广西卓越工程师奖颁授活动表彰了一批长期扎根科研一线、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奖代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邓文忠教授主持研发的二至五复合橡胶挤出机组成功打破国际技术壁垒,使我国跃居全球橡胶挤出装备技术引领者行列。获奖者房文霞道出科研真谛:“科研不应囿于实验室,更要走进田间地头、百姓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一张网聚合力,覆盖城乡多点开花。本次系列活动实现了区市县三级联动、遍地开花。南宁打造“双线融合”科学家精神传播矩阵,5月覆盖人群突破10万人次;柳州设立科技工作者宣传专栏;桂林恭城创新融合“非遗+科技”,赋能传统油茶文化;梧州、北海等地也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涵盖科技志愿服务、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普培训等。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全区各级科协组织开展重点活动超810场次。
一股新锐,托举未来。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广西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首批精准遴选出223名托举对象。该项目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助力潜力科技青年在创造力黄金期潜心研究、勇攀高峰,为广西科技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动能。与此同时,全区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惠及群众近20万人次。(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林 娟 通讯员 方一舜 陈 磊 实习生 赵子媖)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