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科技动态

产线怎样更智能 AI企业有方案

2025-08-28 10:00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智能制造企业与人工智能供给企业会后开展供需对接交流,洽谈相关合作。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沈程/摄

“公司智能产线项目有500万元的经费预算,看在场各家人工智能企业的改造方案是否适配。”

“我们期望将产线升级为人工智能的全自动系统,效率提升30%,减少人工75%以上。”

“希望在大数据汇总方面,由人工记录转向AI自动填报,数据差错率降低90%以上。”

……

8月21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南A中心)报告厅内讨论火热,约30家人工智能企业和制造业企业汇聚一堂,场景需求方台上提需求、报期望,技术供给方台下紧张开启思路碰撞,为智能制造企业订制适配其产线生产的人工智能方案。

当天,智汇南A·场景秀第三场活动——智能制造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路演活动吸引了铝加工、电子制造、林木加工等领域的广西本地智能制造行业场景需求代表企业,以及国内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供给企业到场。现场通过搭建对接平台,引导南宁市智能制造相关企业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智能制造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AI赋能南宁智能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

“生产车间人工检测效率低,漏检率高,受检验人员状态影响比较大。”广西博禄德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元件及专用材料制造的企业,企业代表张付申在台上表达出制造企业生产的核心需求和痛点,他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优化产线,将生产检验标准进一步提高,实现自动化检测与智能质量分析的全面升级,降低不良漏检率。

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尹碧波则提出了要搭建智能体平台,打造产品质量相关的原料、生产、质检各环节数据闭环管理的智能体应用,优化建立产品质量相关的生产、质检等环节的作业标准。

针对这些场景需求,人工智能企业纷纷出谋划策——

中国联通南宁市分公司产业互联网研究院人工智能产品经理李雨恒介绍,该公司自主开发有元景基础平台和基础模型,在制造业垂直领域打造了老师傅工业平台和行业模型,可以满足常见的产品外观检测、安全生产等需求。同时,模型强化了车间管理,提升运行数据获取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工艺标准和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保障。

“板材缺陷AI视觉智能检测设备,可以有效解决检验效率低的问题。”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露妃表示,该设备配备了超高亮线性光源、高清高速线扫相机以及工业镜头,通过AI识别技术,可精准识别1×1毫米级的板材缺陷,准确率高达99.5%。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解决方案部总监李龙则展示了该公司设计的汽车零部件行业10大核心场景解决方案,企业可在供应链、制造、财务等场景进行应用。

供需企业的高效对接,来源于南宁市全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决心。

今年以来,南宁市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出台了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高质量发展的22条政策措施;并制定了《南宁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500亿元以上,形成80个标志性智能产品,打造6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上半年,南宁市获自治区认定的人工智能产品、垂直领域模型和‘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分别有80个、51个和61个,总数占全区比例接近一半。”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丽表示,为进一步助力人工智能企业和制造业企业融合发展,南宁市还发布了第一批“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10个“机会清单”和20个“能力清单”。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典型应用领域已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维护、运营管理等工业产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成为工业生产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张丽表示,南宁市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应深入挖掘智能制造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解决生产制造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本次路演活动是一次很好的人工智能供需企业对接交流的机会,请来了众多区内外工业龙头企业和人工智能知名企业现场答题。”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孙宇认为,智能制造企业要想真正实现产线智能,需要适配其产业发展的个性化AI方案,如板材生产对于胶水使用的统一标准等,人工智能服务企业应针对智能制造企业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方能真正实现智能制造领域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助力广西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沈 程)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