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科技动态

皖湘两地,企业站上科技创新“C位”

2025-11-06 17:20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安徽在量子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实现突破:“本源悟空”刷新我国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湖南深耕北斗生态与先进计算,形成覆盖研发、制造、应用的北斗全产业链,全省集聚北斗领域重点企业超过550家……

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上,安徽与湖南正以独特路径加速崛起。近日,记者跟随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组织的“根在基层”第9调研团走访两省,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路径”展开调研,边走边看,感受企业如何从技术追随者变身创新策源者,站上科技创新的“C位”。

内生驱动:企业科技创新硬核突围

2017年9月,郭光灿院士与郭国平教授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面对全球量子计算的激烈竞争,本源量子不断加快超导量子计算机全链条核心技术攻关,系统布局量子计算应用生态链和教育科普链,展现了民营企业敢于投入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魄力。

推出首个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建设中国第一条量子计算芯片生产线,牵头成立我国首个量子计算产业联盟OQIA……成立以来,本源量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样在安徽,面对国内高端分析仪器的困境,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仪科技”)投身相关核心技术攻关。

近年来,皖仪科技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及技术升级创新,自主研制的高端氦质谱检漏仪市场占有率超过40%,排名国内第一。

机器人柔性控制系统、激光视觉焊缝跟踪传感器、PaintPro 3D偏折相机、SmartFit门盖智能装调系统……这些高度智能化的产品,记录着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比特机器人”)在工业智能领域的创新突围之路。

面对传统工业制造中效率低下等痛点,视比特机器人自2018年成立起,便专注于工业具身智能技术与系统。“工业具身智能是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主动获取数据,主动和环境交互,逐步渗透制造环节‘人力不愿为、人力难以为、人力不可为’的各类场景。”公司CEO邓文平博士告诉记者。

生态赋能:全方位支持助推成果落地

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

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两省出台各类政策。安徽省出台《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共20条覆盖面广、含科量足、含金量高的举措,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制定出台《精准服务企业科技政策》《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研发 促进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科技创新决策,提高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话语权”。

科创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也是打造良好创新生态的重要力量。

“牢记打造改革试验田,敢于异想天开”这一理念令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龙印象深刻,也支撑着科大硅谷不断前进。

作为安徽省打造的重要创新平台,科大硅谷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网络为纽带,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高科技产业“高产田”。

通过整合高校院所、专业机构、龙头企业力量,科大硅谷不断构建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科大硅谷常态化开展“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行动,健全重大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机制,打造科创荟、场景对接会等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品牌,并积极服务中国科大“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模式。

在湖南,岳麓山实验室打破了传统科研活动相对分散的模式,构建了一个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我们是一个集聚各方资源、进行有组织科研的新型研发机构。我们围绕‘国家所需、湖南所能’,针对产业、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致力于打破科研小循环。”岳麓山实验室科研部部长王峰表示。实验室聚焦生物种业领域,吸引企业、高校与科研团队共同入驻,围绕产业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与岳麓山实验室共建“合成生物研究中心”的湖南省春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入驻企业之一。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科技企业集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是不可或缺的。从研发开始,岳麓山实验室就为其提供实验场所和共享共用的设备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非让企业“单打独斗”。“新型研发机构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其目的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把市场需求真正落地。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德良说。

政策支撑下,科创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发挥作用,在安徽、湖南两地,赋能企业的“创新雨林”正加速形成。

全球视野:让中国智慧在世界绽放

在湘皖两地,企业正以兼收并蓄的胸襟参与国际科技创新。

湖南岳麓山实验室水稻品种创制中心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马达加斯加建立了完善的杂交水稻技术研发和示范体系,让科技创新在非洲大地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在搭建全球创新网络方面,科大硅谷建设海内外创新中心,在全球资源最富集区域建站布点,形成“创新中心重点覆盖、联络站多点支撑”的对外链接渠道。

此外,安徽航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工厂全面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创立了全球创新网络,实现技术出海;蔚来在德国、英国等多地设立研发或生产机构……

这些企业机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技术和资本,不仅实现了自身技术突破,更让中国智慧在世界舞台绽放。

“安徽与湖南的实践表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一批有魄力、有远见的民营企业进行硬核突围,需要岳麓山实验室、科大硅谷等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需要企业自身具备在全球舞台上汇聚技术、标准和方案的视野与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徐海龙说。(记者 王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