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科技工作 > 科技厅工作

以赛促创 2025年广西创新创业大赛铸就科创强引擎

2025-11-13 16:1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以赛促创,聚势赋能。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暨2025年广西创新创业大赛在南宁圆满收官。这场历时半年的“双创”盛会,不仅是一场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创新要素的深度聚合。

总决赛现场。

赛事升级:创新沃土培育科创硕果

本届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区1148家企业踊跃报名,最终944家企业获得参赛资格,参赛企业整体质量较往届进一步提升。赛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14个市级赛事的激烈角逐和4场产业复赛的严格筛选,最终20家最具潜力的优秀企业成功晋级总决赛。

经过激烈角逐,桂林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立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摘得成长组和初创组桂冠,展现了广西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实力。

颁奖现场。

企业心声:大赛平台助力创新发展

“这次参赛经历,让我们对‘鲁棒亚像素AI缺陷检测仪’项目的产业化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成长组一等奖获得者、桂林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冯云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视觉检测领域的企业,他们带来的项目解决了制造业质量检测的痛点。“大赛不仅让我们获得了业内专家的宝贵意见,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梳理了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思路。”

参赛企业推介项目。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大赛的意义更为深远。中科伊和智能医疗科技(广西)有限公司凭借“人工智能遗传疾病出生缺陷防控项目”获得初创组二等奖,公司总经理图雅表示,“在与投资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公司在商业模式设计上存在不足,今后努力方向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参赛企业路演。

政策赋能:及时支持有潜力的企业

本届大赛的最大亮点是广西科技厅推出的一系列创新扶持政策。通过建立“以赛代评”“以投代评”“以贷代评”等创新机制,大赛实现从赛场到市场的无缝衔接。

具体而言,对在总决赛和全国赛中获奖的成长组企业项目,以及赛事结束一年内获得创业投资、银行科技贷款500万元以上的初创组企业获奖项目,将直接给予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支持。这一政策,让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快速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大大缩短了从创新到产业化的路径。

“这种以实际市场表现作为评判标准的支持机制,更加符合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规律。”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实现让市场说话,让资本投票,让最有潜力的企业获得最及时的支持。”

记者在现场看到,30多家区内外投融资机构、银行、担保及保险机构现场设点,为参赛企业提供精准融资服务。“面对面”的洽谈对接,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生态构建:全链条服务培育创新沃土

历经十余年精心培育,广西创新创业大赛已从一个单纯的竞赛平台,演进为“赛事选拔—要素聚合—成果转化—产业赋能”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

据统计,大赛累计已吸引超过1万家企业和团队参赛,培育出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赛场上斩获佳绩,赛后还获得了科技项目经费、新兴产业直投股权等多种形式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大赛构建的创新生态正在持续释放“溢出效应”。历届大赛已累计为参赛企业撬动贷款、融资等近10亿元,有效贯通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这种全方位的支持体系,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广西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对于获奖企业而言,大赛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冯云博士透露,获奖后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在市场拓展方面,我们将加快‘鲁棒亚像素AI缺陷检测仪’在精密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在技术迭代方面,计划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持续优化算法性能;在融资合作方面,希望借助此次获奖契机,与投资机构、产业基金展开深入对接。”

随着45家广西企业成功入围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广西的创新故事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续写。这些代表着广西创新实力的企业,将在全国赛场上展示广西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将为广西带回更前沿的创新理念和更丰富的创新资源。

广西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大赛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创新生态,让创新创业大赛这个“老品牌”持续焕发“新活力”。(记者 李新雄)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W020251113633839958420_ORIGI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