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搭建的科技人文交流平台,让中马绿色能源合作迎来新契机。来自马来西亚的Faradays Energy团队,凭借“集成AI与物联网系统的现场氢能发电设备”方案,荣获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三等奖,并于近期与南宁综试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签署入孵合作协议。这场始于赛事的跨域交流,正让“AI+氢能”技术成为联结中马创新力量的纽带。

“集成 AI与物联网系统的现场氢能发电设备”项目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路演
以能源为媒,推动区域智慧共融
东盟国家在偏远地区供电、能源结构优化以及工业场景节能降碳等方面仍面临现实挑战。Faradays Energy团队长期关注区域能源痛点,致力于研发可在离网场景稳定运行的氢能发电系统。

“集成 AI与物联网系统的现场氢能发电设备”项目
Faradays Energy团队认为,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是技术比拼的舞台,更是科技人文交流的桥梁。“赛事促进了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氢能等新兴技术在东盟的应用探索提供了更多可能。”团队负责人Vimal表示。这种交流不仅限于商业层面,更在理念碰撞与技术共情中拓展了合作视野。
落地南宁,构建跨境孵化平台
随着Faradays Energy与南宁综试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完成入孵签约,该团队将在政策咨询、资源对接与市场拓展等方面获得系统支持。基地将依托广西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与多语种服务能力,助力团队融入本地创新生态,实现“技术—场景—人才”的跨境循环。

南宁综试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相关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为区域绿色发展贡献力量。”Vimal强调,此次合作不仅是企业战略的关键一步,也是科技人文互鉴的生动实践。
AI+氢能:技术融合背后的区域共识
Faradays Energy团队提出的“AI+氢能”路径,融合了人工智能在系统监控、预测维护与负载管理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了氢能设备的可靠性与适应性。该方案已在东盟多个场景中开展实地测试,展现出在岛屿供电、工业用电与离网设施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在东盟能源转型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AI+氢能”不仅是一项技术方案,更成为区域共同追求绿色、智慧、包容性能源未来的共识载体。
以赛促融,共筑可持续创新生态
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持续在促进科技交流、推动成果落地、深化区域协作方面发挥平台作用。Vimal表示,未来将继续借助这一机制,拓展与中国及东盟各国的多边协作,推动氢能与智能能源技术从理念走向实践,共同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