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科技工作 > 科技厅工作

广西引才引智工作做法获科技部《科技日报》英文特刊报道

2021-07-12 18:3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由科技部主办的《科技日报》英文特刊,刊发了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署名文章《构建面向东盟的科创人才集聚新高地》以及《广西栽下梧桐树 引得全球凤凰来》共2篇广西引才引智工作做法文章。

《科技日报》英文特刊于今年7月1日发首刊,主要面向包括在华的30多万外国人才在内的友华人士开展科技外宣,是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断吸纳集聚国际青年创新人才入桂开展科研联合攻关及科技人文交流,为产业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现予以转载,中文版附后。


构建面向东盟的科创人才集聚新高地

曹坤华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

2021年1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支持上海等地建设国际人才特区,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展国际人才特区试点,构建开放度更高、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后疫情时代全球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全球引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借鉴先进经验与成功举措,抓住国家布局国际人才特区试点建设的新机遇,大胆探索,更加主动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奋力闯出集聚天下英才的广西之路。

第一,发挥优势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特区。广西是我国对接东盟最便捷的桥头堡,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也使得广西具备汇集东盟国家高层次人才、辐射引领其他国际高端人才的强大竞争力和引智基础。我们将充分利用广西承担中国—东盟创新合作的有利条件,以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以特惠的政策、特殊的环境,打造面向东盟拓展至RCEP成员国的高端人才云集、创新要素富集、国际交流合作汇集的人才集聚区。

第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制度体系。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和产业振兴,不断完善引才引智项目平台和渠道建设,以人才集聚吸引创新资源汇聚。支持用人单位精准吸引来自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以及其他国际高层次外国专家入桂开展科研工作,合作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建设好“广西海外人才资源库”和“聚智入桂”等外籍人才对接平台,以大数据手段开展项目管理和海外人才资源精准匹配对接,创建广西面向海外引才引智线上窗口,为外籍人才到广西就业发展搭建起便捷高效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优化健全国际人才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我们希望多措并举,形成强大合力,营造开放自由、宽松包容的创新创业人才生态环境。如,深入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大力推进广西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资源,把服务外籍人才的“在桂外国专家安心计划”做深做实;充分利用“政府+翻译+科技”三线结合的模式,共同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广西外国专家书屋,增进外国人才对广西和中国的了解;深入推进“广西外国专家友善医院”建设,解决在桂工作外国专家“看病难”问题。

第四,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开创人才发展新格局。牢牢把握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依托落户广西的各类国家级重大开放平台,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每个行业领域建成一个以上统筹全国资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创新中心提供强大支持。

当前,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前沿窗口,广西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友人来到八桂壮乡,在各行各业中积极发挥作用,成为广西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2020年开始,我们面向国(境)外科学家开放广西科技计划课题申报,鼓励国(境)外科学家依托在广西注册的内、外资独立法人机构,领衔和参与申报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项目,通过公平竞争承担研发任务,激发国(境)外科学家领衔和参与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并积极投身广西科技创新事业。广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亟待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广西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呼唤人才。我们将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广西栽下梧桐树,引得全球凤凰来

作为沿海沿边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也是中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桥头堡”。

广西践行“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标志性项目——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以下简称“东盟杰青入桂计划”),精心打造的集聚国际青年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其效用正在持续显现,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际合作交流高地的优势凸显。

“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标志性项目,构建国际人才“蓄水池”

短短一年时间里,40岁的马来西亚电气工程博士吴晖锽就发表了4篇SCI论文。曾获“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的他,作为东盟杰青入桂计划的一员,2020年在广西大学工作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获聘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的他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东盟能源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科学院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

与吴晖锽一样享受东盟杰青入桂计划政策的还有来自越南农业大学的专家阮重胜。在广西农科院,他主攻“亚热带果蔬采后衰老劣变机理研究和亚热带果蔬生物保鲜关键技术的开发与集成”这一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启动实施以来,以科研创新互利共赢为目标,得到了东盟国家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在去年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来自东盟6国的科技高层官员对该计划开辟的“人才+项目+技术”融合引进新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并期待下一步深耕合作。

为吸引更多外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该入桂计划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自治区科技厅于2021年1月19日优化升级了东盟杰青入桂计划实施指南,并出台实施。普惠灵活是升级版东盟杰青入桂计划的最大亮点。

升级版公布实施后,立即吸引了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青年科学家广泛关注,纷纷提出入桂申请。

科技项目面向国外开放,高水平院校成“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交流的枢纽

口腔医学博士生武辉煌在越南河内创办了“Nha Koa Smile Care”口腔诊所,自2010年成立以来,该诊所已经为8000多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也门籍医学专家满苏步,现担任沙特阿拉伯皇家医院心内科主任,曾用阿拉伯语发表专著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中国,被称为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国问题专家。

这两位专家都是广西医科大学的校友。该大学是中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

迄今共为70余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188名留学生,其中东盟国家留学生的比例占48%,“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源国家达20个。

不仅来华的专家有归属感,在境外的科技工作者也在科研项目上有参与感。

2020年8月,广西启动了国(境)外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科技项目试点工作,鼓励国(境)外科学家领衔承担和参与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项目。在不改变现有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前提下,考虑国(境)外科学家领衔的特殊需求,创造性地提出“中方常务负责人”要求,确保国(境)外科学家可以心无旁骛地主导项目科研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外籍院士等顶尖国(境)外科学家领衔申报的重大项目,开通项目申报直通车评审机制。

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添砖加瓦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全国十家之一的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国际合作远程会商协作网定点医院,通过多个平台向国外分享疫情防控经验。

一方面,及时编写防疫材料,向全球发布了英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经验》一书,制作了多国语言版本的《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灭活技术》《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医务人员三级防护》视频向东盟国家乃至全球免费分享。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多场防疫国际合作远程视频会议。与柬埔寨、越南等国家累计参与了7场新冠肺炎防控专题远程视频会议;组织主讲了10多场新冠肺炎防控专题国际视频会议,单场收看直播国家超过20个,近80万人在线观看。

为了破除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引智工作方式方法的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亟待探索网络化引智新模式。

比如,选准重点产业汽车制造业进行引智需求的深度挖掘,启动了“云问技”专题活动,通过互联网专业平台面向全球发布引智需求,提供精准匹配专家和线上实时对接。

目前活动网络页面浏览量已接近13万,有80多名国内国际相关领域专家报名参加,吸引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会等国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前来参与。

通过线上视频对接会等多次交流沟通,有多名顶尖专家引进到广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