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科技工作 > 市县工作

来宾市:科技特派员发光发热,用行动诠释科技部门风采

2025-03-06 11:05     来源:来宾市科技开发中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你这个蔬菜基地设施农业已经有一定基础了,可以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力,比如你们的温控系统已经有雏形,我们可以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调控内部温度的蔬菜大棚’构建科技项目的可行性……”近日,来宾市科技开发中心科技特派员组队到辖内农业企业/基地了解农业生产实况,积极征集企业科技需求、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帮助企业构建农业科技项目,着力落实农业发展“人工智能+”。

科技特派员在来宾新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施农业蔬菜基地开展科技服务。

聚人力集智力,推多元多维科技帮扶

该中心是来宾市从事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的市直事业单位,近年来持续为科技特派员事业贡献力量,2024年4名干部职工全部选派为科技特派员。近三年来派出科技特派员被评为优秀2人次、良好1人次,获广西最美科技特派员1人次、来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2人次。2024年,该中心特派员根据年度科技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基地推动惠农政策落实、征集科技需求、解决企业种养殖技术问题、示范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开展科技培训、指导基地申报科技项目,为农户增产增收、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全年累计开展实地科技服务超260天,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30余期次,600余人次,赠送农资2.3万元。

统共性优个性,融合线上线下科技服务

一是秉持统一性与差异化相结合原则,根据种植户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在政策宣传、市场信息、业务培训等方面,提供普遍、贴心的全面服务,确保所有服务对象受益。针对有独特需求或技术匮乏的中小型种植户,在共性服务基础上给予重点倾斜,精准送达科技服务。二是采用 “线上 + 线下”、“信息化渠道 + 田间地头指导”融合模式。根据服务需求、基地数量、交通状况、紧急程度等因素,灵活选择服务方式。政策咨询、行业政策了解、科技项目申报等紧急事务,通过微信、QQ、视频等线上平台指导;线上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则线下实地解决,进村入户担当农业科技政策宣传员、技术推广员、产业发展服务员,推动科技引领农业发展。三是实行“三带三送”服务模式,即带感情送政策、带任务送技术、带责任送信息。换位思考,急基地之所急,每次服务都明确目标任务,问题不解决、基地不满意绝不收兵。主动承担责任,在完成既定需求外,对基地未提出但能帮忙的事项也积极服务,用热情与真诚赢得基地认可。

聚资源引团队,促科技成果转化突破

该中心科技特派员服务全市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服务甘蔗及油茶产业。特派员利用本职工作便利,引入广西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卢文祥团队等市外优秀团队落地该市实现成果转化。例如:促进广西益元油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科研团队实施“香花油茶新品种选育及利用”科技成果,荣获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功打造中国首个香花油茶全程机械化智慧基地1250亩,建成香花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库250亩、香花油茶良种选育基地250亩等;通过引进2022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卢文祥团队,在该市建成甘蔗新品系原种繁殖基地3个,示范面积达500亩,所推广新品种将有效提高蔗糖含量0.5个百分点以上,预计在3年内实现选育并登记“来宾”字号甘蔗新品种1个以上。以科技创新推动糖料蔗高质量发展,达到促进蔗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兴旺、财政增长的目的。

以项目带基地,倾全力助推基地发展

将科技特派员服务与该中心市本级项目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整合自身资源与人脉,围绕基地需求,全方位提供服务。凭借工作经验优势,积极为基地争取项目资金,深入农业科技企业、基地,了解技术、合作及项目申报需求,助力牵线搭桥,推动产学研合作与项目申报。近三年,通过持续走访服务,促成 53 个市本级农业科技项目立项,为基地争取到 300 余万元财政补助。同时,成功引入广西农科院甘蔗所团队,在兴宾区桥巩镇实施《绿色高产高效糖料蔗种植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项目,获科技厅283万元财政经费补助,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来宾市甘蔗种植关键技术突破,创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高产、高效糖料蔗种植生产模式。(何奕响、周海琼)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