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体验桂林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产品。
桂林蓝宇公司的民航轮胎智能质检机器臂正在作业。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深入桂林高新区七星园各企业车间采访,记者看到,服务器集群正进行着每秒千万亿次的计算,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浸润着漓江之畔的产业沃土。“人工智能+”,既传承着“江作青罗带”的生态基因,更跃动着“智”造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脉搏。
1制造产业提质增效
3月21日,位于桂林高新区七星园的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数字工厂内工作人员寥寥可数。
智能全自动叠码横剪线正在高速运行,将铁芯制作的多个工序,集成在一套综合设备上,配合流水输送线和集送系统,将半成品的上下工序无缝衔接起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我们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制造,通过AI驱动生产流程系统,降低了企业综合成本,提升了产能。同时,公司采用智能仓储系统,实现了物料的自动存储、检索和配送,减少了库存成本。”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主任耿潇介绍。
如今,企业工人通过AI算法支持的车间智能排产系统,实时接收动态生产指令。系统基于订单优先级、设备状态、物料库存等数据,自动生成最优排产计划,并将任务推送至工人操作终端,提升了执行效率。
作为当地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企业,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拥有桂林首个“零碳工厂”和“5G工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该公司高端干式变压器数字化工厂的产能提升136%,人均产出额递增约162%,人均产量递增约131%。
2 新兴经济如虎添翼
七星区无人机研发生产优势企业——桂林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以AI算法编织低空经济“新经纬”,为低空经济打造一个桂林智造案例。
该公司技术人员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上,成功开发出无人机巡检报警系统,用于自动巡检和识别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报。这一创新应用提高了无人机在监控、搜救等领域的应用效率。
同时,该公司还在其稳定器产品中集成AI大模型,实现了稳定器拍摄的自动跟随、跟焦功能。
此外,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蝎子2稳定器和SCORP2稳定器等产品,均采用了AI智能跟踪技术,让稳定器能够自动识别并跟踪拍摄对象,无需手动操作,提高了拍摄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从事民用无人机、手持摄像稳定器、按摩筋膜枪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华南地区首批无人机及相关自动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50%以上出口海外,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桂林高新区七星园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优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注重初创型、研发型企业的培育,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人工智能企业,力争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七星区区长郭红星表示。
3 优势产业注入活水
地处漓江之畔的桂林高新区七星园,人工智能正为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注入创新活水。
“之前企业模型训练的花费非常大,有了公开的DeepSeek源代码之后,拿它直接训练,降低生产成本。”优利特集团副总裁唐雪辉说。
在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相关技术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该公司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尿液分析流水线行业领先,人工智能在尿液分析产品上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仪器的智能化分析能力和可靠性。该公司研发生产的全检测链尿液分析流水线,运用智能化模块设计,对尿液有形成分的识别率超95%,可对38种尿液有形成分进行精准识别,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力量,持续推动辖区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引导企业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同时,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业、服务业、政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广大群众。”七星区委书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裴军说。
当前,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园聚集了近50家AI科技企业,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全产业链生态。去年,园区技术合同交易额13.96亿元,占全市总额的35.3%。该区百亿元级智能产业集群正逐渐形成。(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傅清龙 李家健 通讯员 王亚东 文/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