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科技工作 > 市县工作

大疆创新携手河池科研院所 共筑农用无人机安全发展新格局

2025-04-21 17:15     来源: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农业解决方案部中国区负责人程忠义一行3人到访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就农用无人机应用场景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聚焦技术创新、安全规范与产业协同,探索河池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发展路径,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科技赋能农业:从河池实践看无人机应用新场景

近年来,河池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低空经济建设,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河池市科研院所和企业勇于创新,加大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研发,依托喀斯特地形造就的独特的农业应用场景,在农林物资运输、水果生产、水产养殖和应急救援等行业拓展应用无人机技术。据统计,2024年农用无人机全市作业面积已突破20万亩次,带动山区农业综合效率提升50%以上。河池本土无人机科普与应用企业河池天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率先于2021年将大疆T20农用无人机改造应用于植被修复工程,随着大疆T系列无人机的升级迭代,企业与时俱进将T100用于桉树肥料和甘蔗种苗空中吊运,通过加装智能吊具系统,在喀斯特地貌区实现每小时1-2吨的运输效能,破解了传统人力搬运成本高、危险性大的难题。这一案例引发调研组高度关注,工程师李伟分享了其他省份成功案例,现场与团队探讨设备负载优化方案。

安全红线不容逾越:行业规范建设刻不容缓

“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人员安全永远是第一准则。”程忠义在座谈会上多次强调安全底线。随着农用无人机吊运需求激增,部分地区出现超范围运输、飞手资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特别是在林区作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些技术问题急需规范。他明确表示,大疆将严格执行国家空域管理规定,农用无人机应用必须限定于农、林、牧、渔领域,严禁跨界违规使用。这一表态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在河池市无人机服务队中确实有部分飞手为追求效率,存在超载飞行,也有非农、林、牧、渔物资对象等现象。对此,大疆团队现场对此情况将及时应对,通过对实时动态监测自动规避风险,从技术层面筑牢安全屏障。

田间地头的技术课堂:规范与技术并重

当日下午,调研组深入都安县高岭镇金竹村无人机作业现场。在崇山峻岭之间,一架悬挂建设物料的无人机正沿山脊航线来回飞行、精准投送。程忠义认真观察作业流程后,立即提醒飞手,“注意无人机载重极限、剩余电量及电池温度等情况,在山区气流复杂,建议减少载重作业。”这种“现场教学”模式让00后女飞手韦珊珊倍感振奋:“原来总觉得操作够熟练就行,今天才明白每个参数设置背后都有安全逻辑。”

共绘行业未来:联合制定标准助推低空经济

此次调研取得实质性成果。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与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河池市林业科学院等多方宣布将联合编制《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初拟重点围绕载重农用无人机在分级、飞手培训、农、林、牧、渔具体操作规范及风险评估、应急处理等几大模块建立标准体系。在标准行业了解到,类似规范仍是空白,该规范很具创新性和原创性,有可能将成为广西地方标准试点,未来有望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程忠义表示,大疆将在技术资源上全力支持标准的制定,与河池科研机构共建无人机吊运规范运行管理体系,共同谋划影响整个农用无人机吊运行业的“技术+培训+管理”三擎驱动模式,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青山绿水间,当科技真正扎根土地,带来的不仅是效率变革,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科技推动农用无人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诠释。(蓝锐 韦国旺 谢代祖)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