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和《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第2部分:果蔬类吊运》通过了专家审定,并于2025年8月27日正式发布。该标准依托于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河池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科学院河池分院、广西河池天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起草单位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标准的发布实施,填补了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这一特定场景标准的空白,对提高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安全操作技术水平,推动农用无人机标准从 “通用化” 向 “场景化、精细化” 升级,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列为发展重点,提出推动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强化技术与安全规范配套。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指出促进农林生产应用场景,融合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大数据、智联网等技术开展无人机高质量作业示范、智慧农林示范,落实购置与应用补贴,以及开展低空物流运输应用场景。河池市科技情报部门在无人机技术应用推广、科普、培训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市场信息,精准掌握市场需求趋势,农用无人机吊运将是低空经济中一个核心产业之一,因此技术、政策、法规依据的不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整合了大疆无人机厂商、销售商、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大学院校、应用企业等资源,共同策划解决方案,河池市科技特派团的无人机应用创新团队在积极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人驾驶航空器进行吊运作业操作
2项标准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山地复杂环境下进行吊运作业的全流程安全技术要求,填补了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山地吊运领域的标准空白。标准规定了山地吊运安全操作的设备、人员、作业准备、单机作业、多机作业、作业验收、安全管理、果蔬类吊运分装、吊运作业、维护与保养等要求。明确了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高海拔、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性能衰减指标,智能吊具与手动/自动消摆功能的技术参数,规范了单机作业和多机协同作业模式,引入了基于地形、气象、障碍物等多维度的作业风险三级划分体系,并配套应急处置流程。此外,标准还首次将AR投影、RTK精准定位、双频通信等技术纳入农用无人机吊运操作规范,提升了技术的适用性与先进性。同时第2部分,针对果蔬类货物的特殊性进行了细化和创新。主要包括:提出了针对不同果蔬的分装方式,并规定了具体的材质、结构、承重、缓冲等技术要求,明确了果蔬吊运中的飞行参数,引入了针对果蔬易损特性的操作要求,设置了适用于果蔬类吊运的设备状态记录与单日作业统计表等。
科技特派员在进行无人机应用科普培训
2项标准的发布为农用无人机在山地吊运作业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依据和安全保障,有效降低了作业风险,提高了作业效率与可靠性,为解决果蔬运输中易损、易晃、易变质等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明确设备、人员、流程、应急等多方面要求,为行业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推动农用无人机在山地运输领域的标准化、规模化应用,保障人员、设备与环境安全,促进农业无人机技术在高难度场景下的健康发展。通过细化分装与飞行操作要求,显著降低了果蔬在吊运过程中的破损率,提升了运输质量与效率。为农产品山地吊运的全流程提供了标准化指引,有助于提升山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与经济效益,推动精准农业与智慧物流的发展。
审定会现场
来自广西无人机技术应用协会、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广西林学会、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飞得更高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在听取标准起草单位的标准起草情况汇报后,对标准进行了逐条逐款认真审定,一致认为团体标准《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第2部分:果蔬类吊运》是在长期实践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广泛收集整理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的相关资料,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完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2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规范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安全操作技术要求,对提高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安全操作技术水平,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山地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蓝锐 谢代祖)
发布的团体标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