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广西的重要一年。2018年全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建设创新型广西为目标,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推动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引导创新功能区提质增效,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着力分享科技创新民生红利,着力参与共构国际创新共同体,着力推进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建设,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潜能。
一、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一)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继续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工程,加快过渡到常态申报常态评审,促进更多优质科研项目能及时得到资助。健全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修订项目评估评审管理办法,强化对评审专家的遴选和指导。加快推进专业机构改建工作,多渠道选拔补充专业人才队伍,提升项目管理专业素质。进一步完善广西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科技大数据平台,构建信息数据纵向横向的互联互通,实现一站式管理、科技资源一键搜索、数据可视化等功能。
(二)强化科技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科技监督和评估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全过程的“责任链”,实现“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的科技项目管理过程,加大对项目立项、评估、验收等环节违规典型问题的监督查处。启动科技创新第三方评估,对财政科技投入、科技项目管理与实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专业机构能力建设等开展专题评估,客观评估我区科技改革创新成效,及时总结改进工作。
(三)深化院所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以内部分配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区直公益类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创新,激发科研创新活力。继续实施中直院所重大技术成果落桂工程,推动中央驻桂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研究制定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有效破除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的新路径。深化科教融合发展,加强大学科技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载体建设,充分发挥科教协同创新的优势。
(四)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拓展加深与军地相关部门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协调会商、情况通报等机制,促进技术、信息、人才、资本、标准等创新要素的军民融合,为国防安全、经济建设兼容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着力推动科技重大专项实施
(五)推动已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取得新成果。加强组织协调,加快推进糖、铝“二次创业”技术研发、智能机械装备技术创新、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等已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进程,力争尽早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获取一批重大产品,提高重大专项的实施显效度。
(六)策划实施新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继续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需求,重点围绕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高性能材料和大健康等领域,继续策划凝练一批创新驱动重大项目,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分批次有序实施,
(七)完善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全面落实重大专项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加大检查督促力度,提高项目和经费管理水平。探索建立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机制,拉近成果与市场的距离。
三、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八)大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动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出台《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抓好科技成果“三权下放”、企业购买成果转化后补助、科技成果报告制度等成果转化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工作。
(九)继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全年组织400项以上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应用。发动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做好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定期向社会发布科技成果供需清单。
(十)突出抓好广西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广西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建设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功能于一体、网上网下联动的广西技术交易平台。新建自治区技术成果转移示范机构20家,强化技术合同认定工作,力争全区年技术交易额达到83亿元以上。
四、着力引导创新功能区提质增效
(十一)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南宁、柳州、桂林、北海4个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示范能力,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示范区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力度,促进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十二)加快高新区发展建设。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引导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积极推动基础条件较好的自治区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指导支持有关设区市创建自治区级高新区。开展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新创业生态构建、科技型企业培育等7大行动,加速科技资源聚集,繁荣创新创业生态,推动高新区成为我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策源地,为我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创新引擎。
(十三)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立完善自治区引导、各市统筹、各县落实的农业科技园区共建机制。继续加快推进百色、北海、桂林、钦州、贺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质。支持科技园区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各类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和产业发展主体相互协作。
(十四)加快创新型市镇建设。落实创新型市、县(市、区)、镇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柳州、桂林等创新基础好的城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启动创新小镇建设工作,突出“一镇一品”,培育若干以高新技术、科技服务、产城融合为特色的科技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彰显、宜居宜业宜旅游的创新小镇。
五、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十五)多渠道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完善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政府资金对企业研究开发活动普惠奖励制度。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制定促进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六)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着力在亚热带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高效节能环保内燃机、甘蔗生物学等领域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强化优势特色资源整合,重点围绕智能装备、甘蔗生物学、材料学、高发地方性疾病等领域加快推动争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完善全区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不断提升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推动我区大中型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深入推动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服务。
(十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高精尖”和紧缺人才导向,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好各类引才引智计划,建立“人才跟着项目走”的跨区域科技研发与应用协作机制。组织开展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二批人选和自治区第五批八桂学者遴选工作,继续做好院士顾问服务工作,加强院士工作站的建设。
六、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
(十八)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实现年度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超过1280家。继续落实“瞪羚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首批37家科技型“瞪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
(十九)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量提质工程等工程计划,新建设2—3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以上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启动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情况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
(二十)营造“双创”环境氛围。持续实施创新政策讲习工程,加强各类创新政策的宣讲和培训,广泛宣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创新政策,让科技界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组织举办第7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分赛”。
七、着力分享科技创新民生红利
(二十一)推进科技精准扶贫。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扶贫专项行动计划,新遴选一批科技特派员,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贫困村开展帮扶。继续实施贫困县贫困村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行动,建立一批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点、示范户)。
(二十二)科技支撑美丽广西建设。加快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配合环保等部门开展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研究,打造生态环保创新名片。
(二十三)科技支撑健康广西建设。在大健康产业实施一批科技项目,积极发展先进有效、安全便捷的健康技术。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治疗应用转化。
(二十四)启动乡村振兴战略科技行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前瞻研究和顶层设计,通过设立乡村振兴战略科技专项,制订并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行动方案,统筹部署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
八、着力参与共构国际创新共同体
(二十五)全面深化与东盟的科技交流合作。制定广西参与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标准组织好第6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及第15届先进技术展,深度参与中国东盟创新年系列活动。加快与东盟国家的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继续实施百名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深化与东盟的人文交流。
(二十六)加快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围绕我区中医药发展需求,组织凝练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推动与东盟、港澳及国内发达地区建立中医药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
(二十七)深入开展精准科技招商行动。组织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赴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开展科技专题招商活动。推进与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两广签署科技合作协议,构建桂粤港澳区域科技创新走廊。积极推进科技部与广西开展新一轮部区会商,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创新中心。
九、着力推进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建设
(二十八)加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统筹协调。启动市县两级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示范县(区)、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大力推进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建设,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
(二十九)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新建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推动发明专利指标适度合理增长。实施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夯实知识产权保护基础,持续开展“护航”、“雷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开展广西重大科技专项专利导航及应用、发明专利价值评价及应用,开展专利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试点。加强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机制。
(三十)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广西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人才库建设,推动区内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建设,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社会氛围。
十、着力加强科技系统队伍和作风建设
(三十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学习模式,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更加自觉地运用并指导科技创新实践。
(三十二)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科技创新全局工作的关键位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化落实“两个责任”,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续抓好巡视意见整改工作,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三十三)建设一支敢于担当、实干求成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建设一支锐意改革、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的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强化干部管理监督,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三十四)不断加强科技调研宣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员干部沉到创新一线,倾听科研人员心声,积极开展科技战略和决策咨询研究。继续唱响科技主旋律,深入宣传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政策,讲好广西科技改革创新故事,报送高质量科技政务信息报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