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回应关切 > 新闻发布会

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新闻吹风会

2023-07-25 17:55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16: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新闻吹风会,邀请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马义生,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蹇兴超,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陶德文,自治区北部湾办副主任陈洪韬,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范晓敏, 钦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覃耿,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韦翔主持。


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新闻吹风会


时间: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16: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马义生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


蹇兴超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


陶德文  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陈洪韬  自治区北部湾办副主任


范晓敏  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


覃    耿  钦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主持人:


韦   翔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16:01


韦 翔: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吹风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于2023年7月29日至31日在南宁共同举办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为了让大家更详细地了解活动的相关情况,我们邀请到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马义生先生,请他介绍活动筹备情况和具体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新闻吹风会的还有: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蹇兴超先生,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陶德文先生,自治区北部湾办副主任陈洪韬先生,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范晓敏先生,钦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覃耿先生。

首先请马义生先生作介绍。


16:02


马义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和各位媒体朋友们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广西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将于7月29至31日在南宁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进行全程指导,多次就活动筹备工作作出指示批示。目前,活动筹备工作有序推进。本次活动得到各方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宣传报道。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向大家表示感谢。下面,我就本次活动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4月,李强总理在广西调研时强调,要增强沿边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同,着力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加快引进优质项目,努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举办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产业布局部署的具体举措,是加强广西与东部及中西部地区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广西加快推进产业振兴,打造东西部产业合作新高地、沿边产业合作新高地,建设西部制造强区,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活动主题


本届活动以“共享沿边临港新优势 共建产业合作新高地”为主题,主要有四点考虑:一是突出沿边临港优势。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区,拥有“沿海”“沿边”“沿江”独特区位。二是突出开放优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党中央支持广西建设了一系列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大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成功举办19届,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在深化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三是突出政策优势。国家出台了支持建设壮美广西、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指导广西加快高质量发展。四是突出产业优势。广西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具备了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已形成10大千亿工业产业集群,是国内新能源材料、金属新材料、工程机械等重要生产基地,装载机、挖掘机、新能源汽车、氧化铝、电解铜等产量稳居全国前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6:06


马义生:

三、主要安排

围绕活动主题,我们设计了“1+3+N”系列活动。包括:

(一)“1”即1场综合活动。包括举办重要嘉宾会见、招待晚宴、开幕式3个环节。在开幕式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自治区主要领导将出席并致辞,举办启动仪式、投资广西推介、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专题推介、产业转移合作签约仪式等活动,将邀请签约企业代表发言、行业专家进行主旨演讲,共谋产业发展新机遇。

(二)“3”即3场专场推介对接活动。包括:


1.举办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专题对接活动。其中,钦州片区聚焦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绿色化工新材料两个产业开展专题对接;防城港片区聚焦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举办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北海片区聚焦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举办光伏产业专题对接,搭建产业转移发展沟通对接平台。


2.举办重点发展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其中:装备产业专题,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机械装备、轨道交通产业开展对接,促进产业与东部地区知名企业互动互补,努力促成一批合作项目,助推产业发展跨上新台阶。原材料产业专题,聚焦新型生态铝、先进陶瓷产业开展对接,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企业产能转移,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电子信息产业专题,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搭建企业沟通交流平台,着力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促进头部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接链聚集、协同发展。轻工产业专题,突出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开展高端绿色家居、特色食品、纺织服装产业专题对接。

3.举办创新融合发展专题活动,开展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专题对接,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促进行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人才联合培养、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集聚和利用科技创新资源,助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三)“N”即一系列投资考察活动。综合活动、专场推介对接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将组织客商深入广西各地进行投资实地考察、商业洽谈活动。

四、活动预期成果

本次活动规模大,规格高,来自工业和信息部等国家部委,自治区党政部门,“四类500强企业”、重点高校、行业协会等领导嘉宾共2000人参会,预期将会取得以下成果。

(一)引进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我们坚持项目为王,补链强链延链,面向全国优强企业开展招商工作,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和优质项目。预计本次活动将签约项目超200个,总投资额超2000亿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主要来自东部地区。意向签约项目主要来自长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转移的项目。二是主要面向东盟合作。这些项目立足广西优势,建设面向东盟的出口加工基地和面向国内的进口制造基地。三是群链带动能力强。相当一部分项目是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后还将引入一批产业配套项目,与广西现有产业形成很好的产业链合作关系。四是项目成长空间大。相当部分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风口”项目,技术水平高、成长空间大、符合产业“三化”要求的项目。

(二)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一是引进一批科创平台。新引入的龙头项目,将带来自己的科技研发机构,引进一批高质量的科创资源。二是共建一批科创平台,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平台,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三是搭建一批产融合作平台。通过举办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专题对接活动,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三)建立一批长效合作机制。一是深化部区合作机制。本次活动是落实部区合作的具体举措,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和全程全方位指导,我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沟通合作机制,必将对广西加快承接东部制造业有序转移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强化省际合作机制。各省区工信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园区共建、产业规划对接、人才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三是畅通政企合作机制。搭建了政企交流平台,企业进一步了解了广西的发展优势、产业规划、政策服务,政府读懂了企业的发展需求,畅通了政企沟通桥梁。四是促进企业交流合作。新引进的企业将在广西找到配套企业和配套产业链,本地企业能够有效参与到外地龙头企业的配套环节,促进了企业上下游之间、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广西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将全力做好会务组织承办和保障工作。我们将以举办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区域产业合作,促进互动互补互惠,实现共谋共享共赢。希望各媒体单位聚焦活动、聚焦广西,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16:14


韦 翔:

感谢马义生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16:15


广西日报记者:本届活动以“共享沿边临港新优势 共建产业合作新高地”为主题。请问,广西在发挥沿边临港优势,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方面有什么工作思路和举措?


陈洪韬:

谢谢您的提问!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是一片投资热土,具有沿边、临港的先天优势,是西部大开发、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项国家战略重合叠加的区域,区位和政策优惠优势突出。在发挥沿边临港优势,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如下:

一是完善合作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优化各片区的生活、生产、生态空间,提升城市和园区承载能力,合作区将投资建设一批产城融合基础设施项目。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路网、污水处理、电力基础设施、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标准厂房、配套商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全方位建设,抓好产业园区的外部支撑、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项目建设。

二是进一步提升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承载能力。2022年,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702.08万标箱,完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同比增长16.78%,增速已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十港口首位;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71亿吨,同比增长3.66%,全国沿海第9大港口地位进一步巩固。为进一步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和服务能力,提高北部湾港综合竞争力,计划三年内共投资超过1213亿元推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到2025年,北部湾港基础设施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北部湾港实际总通过能力超6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1100万标箱。“一流设施”基本建成,“一流技术”取得新突破,“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务”迈上新台阶。

三是推动产业聚集成群,互利共赢。以港口和临海产业园区为载体,比亚迪、中伟、华友等新能源大型企业,太阳纸业、玖龙纸业、理文纸业等高端造纸企业,东方希望、南玻集团、新福兴等光伏材料企业,南国铜业、金川集团等金属新材料企业,瑞声科技、惠科集团等电子信息企业已落户合作区,基本形成电子信息、冶金精深加工、石化、粮油和食品加工、装备制造、能源、生物医药和健康、轻工业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未来着眼合作区优势产业,在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企业上谋划布局开展产业链延伸。


四是鼓励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方式多种渠道投资园区开发建设;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政府类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目前,与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共同搭建的“港航融”跨境金融区块链广西前置数据交互平台和北部湾经济区征信融资服务专区平台,基于北部湾“港航融”场景应用,实现“综合金融+智慧物流”对接联动,为外贸企业提供海运提单融资、海运运费融资及仓单融资服务。


五是推动出台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合作区范围、重点发展产业和发展目标等,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政策协同等方面共同推动合作区建设。


16:18


香港商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请问广西在落实国家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工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马义生:
谢谢您的提问!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2021年召开了全区推进工业振兴大会,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全力推动产业振兴、加快推进工业振兴的部署,先后出台《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和《关于推进工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连续三年每年统筹整合资金400亿元支持工业振兴,成立推进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指挥部,建立工业振兴特派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自治区领导领衔推进九大产业集群机制,强化要素资源配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工业振兴,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开放、政策优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强优企业和优质项目、培育壮大了一批产业。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承接国内外制造业有序转移。一是大力支持群链提升。我们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牢牢把握产业发展使命,制定产业布局规划,编制了产业布局全景图,明确了18条重点发展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资源要素、政策措施,提升产业群链发展能级。帮助大家在广西产业链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突破口,卡位入链,在广西产业链提升中发展自己。二是强化政策支持。我们建立了“双百双新”“千企技改”“标志性重大工程”等产业项目库,出台了支持企业扩大投资的政策措施,只要企业有好的项目,我们的土地、能耗、排放、资金等要素保障就跟着项目走。特别是对产业链牵引带动能力的重大优质项目,自治区还制定了“一事一议”政策,通过成立产业投资资金、项目建设补助等方式,对项目进行个性化支持。三是加大企业培育。我们建立了制造业优质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培育壮大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定了企业增产增效、上规入统、上台阶、增加用工、资金融资等稳增长政策,帮助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发展预期、不断发展壮大。四是强化服务方面。2021年开始,我们建立了工业振兴特派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各级特派员深入园区、企业和项目,当好企业服务员、项目施工员、政策宣传员,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24小时通过掌上App响应企业,高效解决企业问题,企业的满意度达97%以上,该项做法获得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激励表扬。今年6月,自治区党委决定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自治区四家班子领导组成17个调研服务组,分片包干、蹲点服务,深入工业园区、企业、项目走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与企业同题共答,全区上下形成服务壮大实体经济的共同思想、共同认识、共同意志和共同决心。通过1个多月的调研服务,一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调研服务受到企业欢迎,经济增长信心得到有效提振,全区形成重视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氛围。我们承诺,只要企业来广西投资,企业有所需,我们必定有所为,全天候贴心服务。


16:23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重点产业链招商,抢抓东部发达省份产业转移机遇,今年以来更是大力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攻坚突破年行动,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请问,企业家在广西针对重点产业链进行投资,有哪些机遇?


陶德文:

谢谢您的提问!广西推进实施重点产业链招商攻坚突破年,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谋划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2023年全区招商引资的主题主线。

今年以来,广西聚焦汽车、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数字经济、林业和高端绿色家居、精品碳酸钙、现代商贸物流、纺织服装、现代农业、大健康和文旅体育、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绿色环保等15条重点产业链,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攻坚突破年行动。在自治区层面,每条产业链都成立了相应的招商专班,每个专班由1名自治区领导担任召集人,1个自治区相应部门负责总牵头开展具体工作,部分重点产业链招商专班牵头单位有针对性地面向具体领域制定了个性化优惠政策。各牵头单位和各市、县(市、区)对全区重点产业链招商新签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定期组织开展项目服务活动,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服务模式,为客商全程提供“店小二”式优质服务。每条产业链在相应协同市、县(市、区)都设有专班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项目推送、证照办理等优质服务,各地针对重点产业链招商项目强化“一把手”招商,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招商、亲自会见客商、实地服务项目,层层狠抓项目落地。

与此同时,广西还有多重叠加的政策红利助力项目落地,企业可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民族区域自治、革命老区振兴等多重叠加优惠政策。比如,对重点开放平台和重点产业可以减免地方分享部分,相当于按9%征收企业所得税;又如,我们推出“干货十足”的“桂惠贷”政策,金融产品贷款贴息比例为0.5—3个百分点,累计贴息上限额度最高达2000万元,平均贷款利率3.21%。再如,在项目用地方面,在全国首创试行用地指标核销制,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可以说,当前在桂投资密切关注15条重点产业链领域恰逢其时、商机无限、前景广阔。


16:27


中国报道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接活动是此次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专题活动之一,请问,广西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方面有什么政策措施?

蹇兴超:

谢谢您的提问!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产业技术攻关,聚合创新资源要素,聚拢各类创新主体,以创新驱动推动我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出台《广西科技创新条例》,持续改善我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该条例是国家科技进步法新修订实施后全国首个颁布的地方性科技法规,主要围绕财政投入力度、企业研发投入、税收减免、配套奖励、科技创新奖励等鼓励全区科技创新,比如自治区、设区的市、县(市、区)三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不低于3%、2%、1%。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科研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技术开发和转让税收减免等优惠待遇。鼓励中试基地建设,规定对评估优秀的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给予50万元的运行经费支持。鼓励创新平台建设,规定自治区政府对国家新批准认定的、由自治区单位牵头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有关学科类和研究开发类创新平台,在国家批准认定后的3年内每年给予1000万元科研经费补助。对广西单位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第一完成人在广西工作的,直接授予该个人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金额200万元。对参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并在广西工作的个人,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实际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的两倍给予配套奖励。

二是实施《广西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同时也出台了《广西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整个科技体制改革持续纵深推进。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推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实行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坚持“带土移植”“厚土培植”培养引育创新人才。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联动、一体发展,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实施千企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企业和高校“结对子”,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培育规上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大力支持规模较小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营业额,推动规上企业中具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占比大幅提升,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更好融合发展。


三是实施科技“尖锋”专项行动。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遴选最有实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其他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攻关,聚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动力装备、高端铝合金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绿色高效平陆运河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等7大领域,从2022年开始,实施100项以上攻关项目,力争突破8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预计3年内累计安排自治区财政资金约20亿元,撬动项目承担单位自筹及地方配套经费超过80亿元。


16:33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轨道交通产业是南宁市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请问,南宁市在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方面的发展思路,目前有哪些政策举措?

范晓敏:

谢谢您的提问!轨道交通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南宁轨道交通集团作为链主企业的作用,紧紧围绕轨道交通全产业链,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智慧交通及数字产业,同步推进设计咨询施工、运维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高水平规划建设产业园。按照补链、强链、延链的要求,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2030年超过500亿元。我们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落实科学谋划。科学规划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空间,在多个园区预留了轨道交通制造企业落地的项目用地,如:在邕宁区新兴产业园规划轨道交通产业制造园区,在青秀区规划轨道交通产业智慧交通和软件园区,总规划面积约2000亩,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从培育轨道交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研发创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3个方面,鼓励企业上台阶、支持重大项目进驻、支持设备融资租赁、给予设备制造企业厂房补助等13项政策条款,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和资源保障,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紧盯项目落地。编制产业链全景图,按照全景图实施精准招商。在车辆制造、车辆工艺设备、智慧交通以及数字产业等领域引进中国中车、中车株机、上海宝信等一批重点企业,推进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控制、运维本地化,实现“南宁地铁南宁造”。

四是延伸产业链条。完善轨道交通产业制造体系,支持企业转型与新产品研发,增强本地企业配套能力。强化招商引资,加大引进电梯扶梯、通风空调、检测设备、视频监控系统、车体材料、牵引系统、制动控制系统等配套产品及核心零部件企业。扶持南南铝业、南宁中车、南宁国人通信等一批重点企业扩大销售渠道、开拓东盟国际市场。

五是强化研发应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院校合作,通过联合研究、委托开发、成果转化、共建研发机构等,加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力度。支持企业瞄准轨道交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瞻布局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积极突破轨道交通新型城轨等一批基础性、先导性的轨道交通重大技术,形成先发优势,抢占全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制高点。

当前南宁轨道交通产业将步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本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中轨道交通产业专题活动预计将有2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研究院所、行业协会,约500人参加。南宁也将以此次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为契机,强化精准招商、优化营商环境,争取引进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有核心技术的车辆制造、轨道装备、信号系统、智慧城轨企业,着力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打造立足南宁、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走向东盟的轨道交通产业新高地。


16:39


光明日报记者:本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钦州市将承办两场专题活动,请问钦州市在打造全国重要化工新材料基地、海洋装备制造基地,面向东盟的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平台方面有哪些工作思路和举措?

覃耿:

感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本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安排我市承办这2个分活动,是对我市产业发展的肯定。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市成功引进华谊、恒逸、桐昆、中伟、中船、远景、金风、锦峰等一批重点企业,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构建了全区首个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是:

一、加快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钦州片区规划建设

落实落细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政策支持,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企业转移,加快发展石化化工、化纤纺织、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奋力建成面向东盟的产业合作示范平台。

二、加快打造面向东盟、服务西南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一是全力推进一批百亿元龙头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中石油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华谊三期先进材料、恒逸高端绿色化工化纤、桐昆绿色化工化纤新材料一期、中伟新材料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构建形成高端烯烃材料、化纤纺织、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和能源化工关联服务业等“4+1”特色产业链。二是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抢抓机遇,推动石化下游产业从临港核心区域逐步向周边园区和县区延伸。三是加快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国家级钦州石化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建设,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石化及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成为全国化工新材料重要基地。

三、加快打造千亿元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一是重点发展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围绕东盟、南海及广西海陆风力资源开发市场潜力,做大做强风机、风叶、塔筒等风电装备核心“三大件”,补齐海缆、齿轮箱等配套产业,支持企业开拓东盟市场。二是提升发展船舶产业。围绕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延伸发展船用电池、甲板设备、船舶电器等配套产业。加快平陆运河智慧船舶产业园规划建设,发展高技术船舶建造及配套产业。三是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加快建设新能源商用车散件出口基地,支持企业开拓东盟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力争到2025年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装备制造基地。


16:47


韦 翔: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