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回应关切 > 新闻发布会

广西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2020-07-14 11:35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于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上午10时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曹坤华,自治区党委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韦运雪,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蒋劼,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龙莉莉介绍广西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薛彬主持。

广西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20年7月14日10:00


地 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 曹坤华


自治区党委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韦运雪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蒋劼


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 龙莉莉


主持人:


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薛彬 



10:00


薛 彬: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广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曹坤华先生,自治区党委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韦运雪先生,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蒋劼先生,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龙莉莉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曹坤华先生作介绍。


10:01


曹坤华: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新闻界的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广西科技创新工作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我区科技创新领域迈向新台阶。2016年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1+8”政策文件,新增50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召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作出了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的决策部署;2019年,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创新再提速。


可以说,过去5年是广西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到今年6月底,“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已完成任务总体量的9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54.93%,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日渐凸显。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那样,“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我区也还存在许多科技体制机制应该加大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继续阻碍着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影响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将改革大刀阔斧、持续推进。今年5月22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面简称“广西科改33条”),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谋划、新举措,是近年来我区科技创新领域政策最全、突破最大、“干货”最多的政策文件。下面,我对该文件作简要介绍。


10:05


曹坤华:


一、政策出台背景


“广西科改33条”的制定出台,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世界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波谲云诡,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大国博弈正在引发国际格局和治理体系的重构。我们要科学分析研判形势,把握方向,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核心、最关键、最可持续的竞争力。广西作为西部沿海沿边省区,更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关系到国运之争、区域之兴。二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把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制度支撑提出明确要求。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明确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切实履好行科技管理部门“四抓”职责,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步伐。三是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新需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把“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 作为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这也对科技创新提出全方位的迫切需求。虽然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区仍然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亟需依靠科技创新壮大新动能,亟需推进创新再提速。鹿心社书记去年就指出制约我区创新再提速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创新创造不活跃、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开启全面建设壮美广西新征程,就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使科技创新全面融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扭住关键,积极创新探索,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科技厅成立文件起草专班,通过较长时期的调研和思考,数易其稿,最终研究制定了“广西科改33条”。起草过程中,鹿心社书记、陈武主席亲自过问,多次批示,自治区领导多次主持专题会议研究,将个性方案对策提升转化为制度性成果,形成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广西方案”,以探索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创新改革范式”。


10:13


曹坤华:


二、文件重点解决的问题


“广西科改33条”坚持“补短板、破瓶颈、建机制”,从8个方面形成33条政策近90个政策点,重点解决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聚焦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构建企业主导产业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企业创新不活跃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广西科改33条”进一步明确推行创新项目企业牵头制,通过支持企业联合科研单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联合体,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通过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启动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等举措,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二是聚焦科研院所创新不平衡,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我区科研院所的根本问题是小、散、弱,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的需求,科研院所发展创新不平衡。《若干措施》提出了“优化一批、整合一批、转制一批”的思路,打破现有建制和体制限制,通过撤并转等方式重新配置科技资源,整合重组业务相同的科研机构。


三是聚焦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不足,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创新环境。针对科研人员待遇不高、用人单位受薪酬制度限制引留高层次人才难、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广西科改33条”坚持通过实行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了开展人才薪酬制度试点、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科研岗位倾斜、加大科技奖励力度、提高科研项目人员经费比例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科研人员薪酬“天花板”、科研经费“重物轻人”等制度性问题,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四是聚焦创新平台水平不高,强化优势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区缺乏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存在多头管理、交叉重复的问题,既分散了我区有限的创新资源,也不利于集中力量攻关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广西科改33条”提出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按照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布局整合自治区现有各类创新平台。


五是聚焦科技计划管理科学性不够,建立符合科研创新规律的管理运行机制。科学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只有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才能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效开展。“广西科改33条”提出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实行科技项目关键节点“里程碑”式管理,科技项目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等举措,减少行政手段等方面对科研活动的不合理干预,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科研自主权,为科研人员潜心科研松绑减负。


10:19


曹坤华:


三、文件特点和亮点


与以往的政策相比,“广西科改33条”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系统性,该文件坚持用系统化思维分析科技创新面临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内容涉及到科技创新的各类要素,体系全面,层次分明,打出了政策“组合拳”。二是创新性。“广西科改33条”吸收中央、国务院的最新精神,借鉴了创新发达省市先行先试的经验做法并结合我区实际再创新,有许多的政策点是在广西甚至全国首次提出。三是突破性。“广西科改33条”措施力度很大,不是简单机械地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不是生抄硬搬式复制兄弟省份的创新做法,而是在消化吸收国家政策借鉴兄弟省份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性延展、灵活性落实。特别是针对鹿心社书记提出的制约我区创新再提速的4个突出问题,提出了破解难题的真招、实招、硬招。


“广西科改33条”中“硬核”举措很多,亮点纷呈,这里我重点介绍六个方面的十大亮点:


一是产业创新有亮点:促进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巩固中国产业竞争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要。我们在国内率先提出“推进‘蛙跳’式产业快速发展”,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蛙跳”式发展。广西科技重大专项优先支持“蛙跳”式产业发展,连续支持不少于3年。


二是企业创新有亮点:强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众所周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们率先提出“推行创新项目企业牵头制”,针对企业技术需求编制项目指南,支持企业牵头组织实施产业导向类创新项目。率先提出“将企业研发投入视同业绩利润”,健全国有企业创新考核激励制度,将企业研发投入视同业绩利润,对重大科技创新给予考核奖励加分。


三是人才创新有亮点:搭台盘活用活“存量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用好用活人才,关键在做好人才的引领和吸纳,使人才更加自觉地将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中去。率先提出“从自治区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选派科技业务骨干到国有企业挂任科技副总经理, 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既搭建平台、用活人才,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投身当地建设,又切实增强专家人才荣誉感,提升各类优秀人才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是成果创新有亮点: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我们要构建起支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为此,率先提出“开展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对职务科技成果进行分割确权,最高可全部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首次提出地方财力分享部分对成果研发团队进行奖补,对科技成果在我区实现转化并形成税收收入的,前3年由企业注册所在地人民政府按产业化税收带来的地方财力分享部分的40%给予成果研发团队奖补。税收贡献特别大的,3年后可按“一企一策”制定相关政策。


五是治理创新有亮点:做好科技创新政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首次提出企业可用创新券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0%抵付。首次提出“探索项目申报直通车制度”,在推行项目申报常态制的基础上,对有可能填补国内空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或涉及国家战略性技术的项目,可专项专议优化审批流程,加快项目立项。率先提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奖惩机制”,对新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及排名上升的高新区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


六是格局创新有亮点:在科技领域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区创新基础薄弱,必须走借梯登高、借力发展的开放创新之路。首次提出允许区外科研单位牵头承担广西项目,建立自治区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允许跨境联合项目资金拨付至国(境)外牵头或参与单位。


10:31


曹坤华:


四、文件实施后预期产生的政策效应


2020年是我区和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初步建成创新型广西目标的决胜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自治区出台“广西科改33条”,对我区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意义。一是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广西科改33条”中90%是激励政策,直接关于“人”的政策就有10条,必将大幅度提高我区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地位,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促进全社会形成更加浓厚的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氛围。二是将加速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西科改33条”对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引、成果转化等各类创新要素都有激励举措,将产业链、创新链实现了有效链接,必将使我区更多的企业转变成科技型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将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广西科改33条”的一些举措是对我区科技体制机制的颠覆性变革,如“包干制”的推行将打破长期以来“预算制”的管理方式;科研项目向区外单位和个人开放申报将破除传统的地方保护模式。这些深层次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必将推动我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革,加速我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正因如此,鹿心社书记在今年6月8日又对“广西科改33条”的贯彻落实作出重要批示: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是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切实抓好此件的贯彻落实。


当前,我区正处于“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的关键阶段,“广西科改33条”的出台必将有助于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支撑到引领的跨越,有助于将我区建成立足国内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创新中心!


我对文件的介绍到这儿。谢谢大家!


10:31


薛 彬:


感谢曹坤华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10:37


经济日报广西站记者:广西推进科研院所迈开重组、合并等实质性改革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谢谢。


韦运雪:

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的科研院所改革,总的构想是要放到事业单位改革的“大盘子”里统筹考虑,按照瞄准科技前沿、立足广西实际、回归科研属性、力推产业发展的思路,采取整合重组机构、优化调整职能、盘活编制资源、健全协作机制等措施,构建布局结构合理、职能职责清晰、协同运行高效、产学研用一体的科研机构职能体系,让科研院所真正成为加快壮美广西建设,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助推器。


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将重点围绕3个方面来抓落实。


一是整合机构设置,优化布局结构。原则上一个研究领域只集中设置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积极探索一个机构多个分支、多个机构一体运营的设置方式。整合的主要思路是:对基础好、底子厚、特色强的科研院所优化一批,着力提升创新引领能力,打造尖端一流的领军院所;对重复设、规模小、任务少的科研院所整合一批,重点撤并小散弱的,组建具有广西特色优势的主体院所;对市场化程度高、应用前景广、产业开发好的科研院所鼓励转制一批,开拓技术市场,孵化出既能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又能参与市场竞争的科技型企业。


二是重塑功能定位,回归科研属性。深化科研院所改革,不是简单地调机构、挪编制,而是把机构整合同功能再造结合起来,真正发挥科研院所集聚人才、引领创新、支撑产业、推动发展的作用。一方面,推动科研院所更加聚焦创新革新,通过调整优化职能,重新核定职责,统筹机构编制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推动科研院所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淡化“行政色彩”,强化“科研属性”,逐步取消行政级别,今后逐步淡化新设科研事业单位的机构规格,推动科研院所按章程规定进行管理。


三是健全协同机制,打通产学研用障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健全完善科研与院校、与企业、与市场以及与其他科研领域之间的协同运行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健全包含各要素各环节的创新链、推广链、产业链、价值链,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把成果用在产业发展上,推动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扶贫、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的科技驱动、创新发展。同时探索推行新的考评、激励和退出机制,为科技创新加油鼓劲,推动实现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整体效能提升。


10:37


人民网记者:《若干措施》的改革中,如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谢谢。


蒋 劼:

近年来,我区针对科研人员实际贡献与收入分配不匹配、科研单位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出台了《关于深化高校院所机制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校科研院所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在优化分配机制、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自主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给科研人员“松绑+激励”的措施和做法,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49个区直高校院所制定或修订科研自主权下放的制度办法近250个。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新增17家高校和2家科研院所列入改革试点。但是,我区科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都有绩效工资和工资总量总额控制的“天花板”问题,而能实行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薪酬分配制度,目前只有进入自治区5类高层次人才和试点单位,政策覆盖面不足。首先,在《若干措施》中,将优化整合人才计划,完善评审管理考核,建立系统性、梯次化高层次人才项目体系,扩大政策辐射范围。针对科研机构自主权下放仍不彻底、不到位,存在“高职低聘”现象,进一步下放人才评定自主权,允许事业单位可以本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在编人员数(含非实名编)为基数按照一定比例自行确定本单位高层次人才范围。同时,针对科研人员待遇不高,用人单位受薪酬制度限制引留高层次人才难等问题,《若干措施》明确对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一项一策”、清单式管理和年薪制,用人单位可自主确定高层次人才工资水平和分配形式,不受控高线限制,突破薪酬总量控制的“天花板”。同时明确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科研岗位、创新团队和一线科研人才倾斜,合理提升科研人员的收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10:57


香港商报记者:要架起创新和产业的桥梁,关键是科技成果转化,广西已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激励成果转化,《若干措施》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方面有什么新的突破吗?同时,为提升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效应,《若干措施》中对科技奖励是否有一些制度上的突破?谢谢。

曹坤华:


近年来我区已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激励成果转化,自“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转化重大科技成果944项。但已出台政策举措大多是在成果转化后进行激励。《若干措施》落实国家有关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的最新要求,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探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由单纯的国有改变为单位、个人混合所有,“先转化”改变为“先确权”,明确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的又一壁垒。通过将事后奖励改变为事前激励,以产权赋予职务发明人转化成果的权力,以产权激励职务发明人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解决职务发明人有动力转化、没有权力转化,单位有权力转化、没有动力转化的问题,将更有力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此外,“广西科改33”创新性的提出,对科技成果在我区实现转化并形成税收收入的,前三年由企业注册所在地政府按产业化税收带来的地方财力分享部分的40%给予成果研发团队奖补,这在国内也是首创,实现了科研人员既可获得成果所在单位的激励,又可获得成果使用单位的激励,有助于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区外科技成果来我区落地生产。近期,科技厅还将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明确哪些科技人员可以参与、如何参与股权和分红奖励,在奖励比例、收益分配、股权处置、分红是否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激励科研人员大胆转化、放心转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奖励改革,不断强化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功勋荣誉性和导向性,每年奖励项目数量由400项减少到300项,科技创新欠发达地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难能可贵的是,去年广西大学教授王双飞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切实提升广西科技创新水平,激励更多科研人员产出更多的高质量科技成果,《若干政策》中提出,提高我区获国家科技奖的地方配套奖励额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第一单位第一完成人均属我区的,其第一完成人直接授予广西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并奖励相应的奖金。对参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个人,按实际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的2倍给予奖励。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修订《广西科技奖励办法》,完善科技成果奖励的奖励数量、奖金金额及评审细则,重点向重大产业技术攻关、便于应用转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性成果倾斜。


11:07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若干措施》如何推动企业创新,促进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破解“两张皮”问题?谢谢。

龙莉莉: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十三五”以来,全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从2016年45.19亿元,增长到2019年72.62亿元,年均增长17.13%。自治区财政通过支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再倍增”计划、“瞪羚企业”培育计划,以及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进行增量奖补和特别奖补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激发企业增强创新活力。2019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2389家,71家企业列入瞪羚企业培育库;拉动838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超过32亿元,财政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例接近1∶13。


但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区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企业创新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若干措施》针对这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破解“两张皮”问题:一是推行企业项目牵头制,突出企业在创新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二是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单个企业年度研发投入最高可获得800万元奖补、将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业绩利润、首发上市企业最高可获得800万元累计奖补等,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扶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支持自治区产研院开办建设,推动企业联合科研机构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创新联合体;四是发挥科技金融服务作用。融资难、融资贵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头痛的问题,尤其是面对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影响,更加成为制约其发展和生死存亡的“卡脖子”问题。《若干措施》鼓励科技和金融结合,完善各类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为帮助缓解科技型企业资金压力,创新提出对“对规上或成长性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面临重大公共危机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科技型企业实施信贷利息贴息,企业可用创新券抵付银行同期贷款市场利率的40%。”


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将继续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将科技支出作为每年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财政科技支出只增不减。新增预算原则上重点向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基础研究倾斜,不断提高对研发经费的支持力度。发挥财政引导撬动作用,对科技计划多采用后补助的投入方式,对企业多采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共同推动广西科技创新再提速。


11:12


科技日报记者:《若干措施》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有哪些松绑+激励政策呢?谢谢。

曹坤华:


近年来,我区出台《关于深化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塑科技计划体系,构建新的五大类科技计划;首推申报常态制,实现专业机构管理项目;优化经费管理方式,实施科研经费管理“滚存制”,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完善科研诚信监督体系,建立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的奖惩机制,为科研人员简除烦苛、松绑减负,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和科研“放管服”改革。在疫情期间,为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申报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共启动6批应急科技攻关专项16个项目资助金额达2930万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科技项目过程管理过于繁杂,行政审批流程繁琐,导致科研人员用钱难、报账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次,我们在《若干措施》中提出进一步选择若干信用良好、管理制度完善的单位或由高端人才牵头的创新团队,扩大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实行材料一次报送、关键节点里程碑式管理等制度改革,并首次推行项目申报直通车制度。下一步,通过简化过程管理,对重大项目特事特办等方式,逐步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减少行政手段对科研活动的干预,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科研自主权,让科研人员更能潜心从事科研活动。


11:20


薛 彬: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沟通采访。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