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回应关切 > 新闻发布会

广西科技创新改革与开放合作新闻发布会

2020-10-30 10:25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2020年10月29日(星期四)16: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科技创新改革与开放合作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蹇兴超,自治区科技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汪靓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薛彬主持。


广西科技创新改革与开放合作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20年10月29日16:00


地 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 蹇兴超


自治区科技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 汪 靓


主持人: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薛彬



16:00


薛 彬: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出席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广西科技创新改革与开放合作相关情况,今天,我们请来了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蹇兴超先生,请他为大家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治区科技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汪靓女士。

首先,有请蹇兴超先生作介绍。


16:02


蹇兴超: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改革与开放合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区以改革促发展,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围绕后疫情时代下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扩大再开放,推出一系列科技创新改革新举措,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简短地介绍一下广西科技创新改革与开放合作情况。

一、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服务支撑区域经济小循环

(一)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实施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办法,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有效盘活企业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下达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资金4.07亿元,激励1287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超过85亿元,财政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例接近1:21。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广西大学联合承担的研发的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高性能钢丝、钢绞线及冷镦成型用钢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首次成功生产直径0.3毫米钢丝。

(二)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在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试行将科研教学奖励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在试点科研院所开展科研事业单位章程制定、绩效评价等工作。目前,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等2家区直科研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管理。认定新型研发机构达34家,成立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2020年申报国基项目达5437项,较上年增长14.3%,创造历史新高。截至9月,转化重大科技成果944项;广西输出技术合同为1768项,比去年同期增加359项,输出技术交易额为29.01亿元,同比增加81.33 %。

(三)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探索实施财政科研经费“揭榜制”、“包干制”,启动国(境)外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科技项目等试点工作,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完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全面激活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更加激发全区科技人员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全社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54.93%,到2020年底有望实现达到55%的目标。


16:06


蹇兴超:


二、打造科技创新领域开放发展新局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创新中心,连接中国与东盟科技创新合作的战略支点地位逐渐突显。推动与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越南、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9个东盟国家分别建立了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形成了稳固的政府间多边交流合作渠道。建立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国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合作伙伴,协作网络覆盖东盟10国和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连续举办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和7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促成了我国与东盟国家一系列的技术转移与合作。

借用外脑、借梯登高,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自治区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一大批大院大所、“双一流”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引进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水平创新平台到我区建立分支机构,在北海建立了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在南宁建立了浙江大学—广西东盟创新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广西节能环保研究院、在柳州建立了广西汽车研究院等一系列创新平台。自治区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双方共同出资4亿元,吸引和积聚全国科技创新资源共同解决制约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科学问题。自治区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设立“中科院—广西科技服务网络计划专项(STS专项)”,双方每年共同出资4000万元,围绕广西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统筹推进桂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向广西辐射。自治区与广东科技主管部门签订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共同实施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协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试点,共同打造跨省合作科技园区的标杆。

建立政府层面创新合作机制,深化与科技创新强省的合作。自治区与四川、陕西等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川桂科技创新长廊,共同以科技创新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一步深化我区与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西部“双一流”高校科技创新合作,共建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电子科大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长安大学东盟(广西)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科技创新改革与开放合作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16:11


薛 彬:
感谢蹇兴超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16:12


科技日报记者:受疫情影响,第8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将如何举办,与往年相比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点呢?谢谢。


汪 靓:

谢谢记者提问。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简称“东创会”,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常设高层论坛类活动。大会从2013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连续办了7届,并且将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也纳入大会框架下,以论坛与展览相结合的形式,在论坛主题设置、展览展示内容等方面常办常新,务实推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按照东盟博览会统一部署,今年的第8届“东创会”将于11月26-30日举办,本届活动将继续结合“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开放创新 赋能未来”为主题,设置云开幕、论坛、展览、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和往届相比,本届大会呈现出以下亮点:一是首次采用“云开幕”模式,打造云上东创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以更广泛的参与、更精准的对接,更好地发挥大会汇聚中国及东盟优质创新资源的平台作用。二是首次设置嘉宾省,邀请四川省开展系列展示和推介活动,充分发挥东创会“服务全国,对接东盟”的作用。三是发挥大会国际影响力,围绕“共建联合实验室”这一核心内容,举办“第2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联合实验室创新合作”,邀请我国和东盟国家科技界知名专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同台论道,深入交流。


16:14


中新社记者:在推动“广西科改33条”的落实上,广西还将会采取哪些进一步的举措?谢谢。


蹇兴超:
谢谢记者的提问。为加快推进“广西科改33条”的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先后召开4次专题会议,组织召集自治区党委编办、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单位专题研究部署、推动落实,先后制定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任务分工表》和配套政策清单以及工作措施落实清单。同时,已经在全区各地举办专题宣讲20多场,促进优惠政策深入人心。近期,自治区领导组织召开全区推进“广西科改33条”落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落实“百千万”行动进行了部署,最近准备出台《关于开展落实“广西科改33条”“百千万”行动的实施方案》。下一步,将由自治区科技厅牵头在全区范围内选择100家科研机构、1000家企业和10000名科研人员(简称“百千万”行动)作为落实工作的重点联系对象,对落实“广西科改33条”进行重点联系、重点服务和重点跟踪,确保“广西科改33条”系列政策文件真正落实到位,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围绕“广西科改33条”各政策点的落实,在“百千万”行动过程中加强案例的收集和推广,实行“成熟一批,推介一批”的策略,对“广西科改33条”落实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和好的案例面向全区进行推广,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16:17


香港商报记者:广西作为最邻近粤港澳大湾区的省区,在科技创新上是如何对接和融入大湾区的,有哪些具体举措和亮点工作?谢谢。


汪 靓:
谢谢记者提问。我区历来重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去年3月,国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之后,我区在全国第一个赴广州、珠海、香港、澳门开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推介活动,在大湾区引起了热烈反响。今年以来,与大湾区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创新资金循环,扳动资源配置“总开关”。为了解决我区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问题,两广科技主管部门每年各配置1000万元设立“粤桂科技合作联合资金”。今年以来,两省区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要创新主体提交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指南建议800余项。这些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项目实施,将为我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助力。

(二)构建创新平台循环,架起科技对接“快车道”。为了打通我区科技创新需求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科技成果的对接渠道,两广科技主管部门推动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到梧州设立分中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与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建力合南宁科技园等。依托相关机构成熟的平台与服务体系,帮助我区全面对接大湾区的各类创新资源,并将引进更多的大湾区先进科技成果到我区转化落地。

(三)构建创新人才循环,打通人才流动“活源泉”。我区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大力整合人才计划,更加突出用才功能。一方面,支持各单位柔性引进大湾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在大湾区建立“创新飞地”试点就地用才,并围绕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专题,与广东相关单位举办专业化、定制化的培训班。


16:21


南国早报记者: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广西在优化、重组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院所上是否有突破性的进展? 谢谢。


蹇兴超:
谢谢记者提问。2016年以来,我区先后出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关于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广西科改33条”都对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做出了部署。目前,在改革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院所上,我们已经研究起草了《关于广西科学院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通过了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将于近期经自治区党委、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实施意见》在体制机制、学科布局、人才使用、经费支持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划,形成完备的改革体系。通过对广西科学院的优化提升,实现以改革的“一池春水”,激发广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大河奔腾”。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科研事业单位章程制定工作实施意见 》,选取9所科研院所试点章程管理,研究起草了《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优化整合试点工作方案》,已征求完相关单位意见,准备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报送审批。下一步,我区将逐步推进自治区农科院、广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推进组建若干具有广西特色优势的主体科研院所,以及加快推进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16:24


百度:广西在完善技术成果转化相关制度方面,是否还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谢谢。


蹇兴超:
谢谢记者提问。在今年5月出台的“广西科改33条”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明确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7月31日,我区又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进一步明确哪些科技人员可以参与、如何参与股权和分红奖励,在奖励比例、收益分配、股权处置、分红是否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旨在激励科研人员大胆转化、放心转化。文件激励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导向很明确,亮点很多。比如,规定股权和分红奖励对象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激励总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60%,突出了对主要贡献人员的奖励力度。同时,还规定可以采用“技术股+现金股”组合形式进行成果转化,鼓励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近期,我们将出台《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分领域选择若干家科研单位开展试点,在职务科技成果确权、国有资产处置、科研人员激励等方面改革,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6:27


广西民族报记者:“广西科改33条”在支持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合作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支持政策和举措?谢谢。


蹇兴超:
谢谢记者提问。广西作为后发展地区,创新资源短缺、平台承载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借力发展,引进高端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多个文件,提出了多项措施以加强我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科技计划项目设置和参与方面。一是实施广西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专项行动计划,启动一批国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比如:中科院—广西科技服务网络计划专项、广西科技厅—浙江大学科技创新合作专项等。二是支持与我区签订合作协议的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牵头或参与申报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三是探索在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开展科技经费跨境拨付使用。

(二)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支持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围绕自身发展需求,在先进省(区、市)或国(境)外建立“创新飞地”,依托国内外先进的科技、人才、平台优势,搭建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吸纳人才,解决科技问题。

(三)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优化整合人才计划,完善人才认定机制,简化认定程序,下放人才评定自主权。探索建立高精尖缺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和“候鸟式”使用机制。支持产学研机构和社会组织采用多种方式在区外使用当地人才。继续深入实施“国(境)外人才智力引进计划”“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港澳台英才聚桂计划”等。


16:32


薛 彬:
答记者问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科技厅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大家再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