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回应关切 > 新闻发布会

广西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2020-12-04 17:35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2020年12月4日(星期五)16: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蹇兴超,自治区科技厅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处处长陈丹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薛彬主持。



广西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20年12月4日16:00


地 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  蹇兴超


自治区科技厅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处处长  陈  丹


主持人: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薛  彬



16:00


薛 彬: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出席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天,我们请来了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蹇兴超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广西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治区科技厅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处处长陈丹女士。

首先,有请蹇兴超先生作介绍。


16:01


蹇兴超: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近年来对我区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了全面部署。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持续推进广西科技创新领域迈向新台阶。自2018年11月启动“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以来,截止到今年10月31日,实施重大专项项目115项,总投资超95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资助经费超13亿元,突破127项重大技术。“创建10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已经完成111项,“引育100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已经完成104项,“新增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新增1184家高新技术企业,高企总数达到2388家,“转化1000项重大科技成果”已经完成1108项,“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的总体任务指标已全面完成。同时,该工程实施以来共获得521个专利,开发出293个新产品,新增产值159亿元。全社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54.93%,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下面,我对广西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成效作简要介绍。


16:03


蹇兴超: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以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高端石化、生物医药、生态环保产业链和高端绿色农业产业链等产业链为重点展开科技攻关,率先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突破127项重大技术,其中汽车产业链突破重大技术9项,机械产业链突破重大技术19项,高端绿色家居产业链突破1项,高端绿色农业产业链突破32项,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链突破29项,生物医药产业链突破19项、电子信息产业链突破14项,生态环保产业链突破3项,高端绿色石化产业链突破1项,获得521个专利,开发出293个新产品,新增产值159亿元。糖、铝、机械等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攻克高纯铝(铝含量>99.993%)的偏析法生产技术,解决广西高纯铝电解技术“卡脖子”问题,形成了完整的高纯铝电子新材料产业链,实现铝产业从粗加工向精加工、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二、创新平台建设获新进展

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累计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11个。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国家众创空间10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5家等。出台《广西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认定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35家,特别是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8月23日揭牌运行,强化了产业领域关键共性研究,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高水平人才集聚再加速

2018至2020年,自治区科技厅等部门通过组织实施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八桂学者制度和特聘专家制度等有力措施,坚持自治区层面大招引与用人单位小分队相结合原则,按照“项目+人才,产业+人才”方式,着重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不拘一格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截至2020年10月31日,累计已落实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104个,其中:国家“五类”人才71人,国家其他人才称号或部委人才称号13人,八桂学者等自治区级人才称号20人。从地域分布来看,数量较多的南宁市59个、桂林市31个、柳州市8个。从引育单位类型来看,高校65个、企业22个、科研院所10个、其他类型单位7个。


16:08


蹇兴超:


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构建科技企业培育成长链,通过采取政策宣讲、入库培育、研发资助、奖励补助等工作措施和政策举措,引导企业持续开展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规范完善研发管理制度,培育和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全区高技术含量的科技型企业快速增长,2019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同比增加28%,列入统计的13个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092.42亿元,同比增长1.32%。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石墨烯产业应用、新能源车电机驱动和整车控制等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5倍。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指数在全国排位第八,连续5年排在全国前十。

五、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

今年以来,出台《广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修订《广西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性后补助管理办法》、改革《广西科技奖励办法》新增“科技创新合作奖”、优化压缩科技成果登记流程,进一步激励有关单位机构引进成果、再开发成果、产业化成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绩效考核为督导,将工作任务精细分解到14个设区市中,再由各市进一步细化到各县区,逐级传导、层层抓落实;截至2020年10月,已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108项,成果应用效益显著。

以上是我对广西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各项目标任务,继续多渠道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活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大成果转化激励,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提问,谢谢大家!


16:11


薛 彬:

感谢蹇兴超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16:12


科技日报记者:“创建10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任务已完成,但广西国家级创新平台存在层次参差不齐,水平不一的问题,请问如何在扩大增量的同时提高广西国家级创新平台整体水平?谢谢。


陈 丹:

自“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以来,我区目前已经新增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11家,这些创新平台确实存在层次参差不齐,水平不一的问题。有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也存在其他层次不够高、水平较低的创新创业和服务平台,对这部分平台急需提高其整体研发水平和能力。

对现有较高国家级平台要加大建设,对较低平台要增加投入,积极提高现存国家级平台整体研发水平和能力,巩固存量,提高质量。此外,根据“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中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创建工作要求,下一步加强沟通,主动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踊跃申报国家级平台,以不断扩大增量。

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加强与科技部沟通汇报,继续做好省部共建特色金属资源利用与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生物靶向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创建工作。二是推进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完成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材料申报。三是积极推荐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广西植物研究所、博世科等单位申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四是继续推进百色、梧州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五是配合各厅局做好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的申报工作。


16:15


广西新闻网记者:广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成效分层现象严重,该如何破解?谢谢。


陈 丹:
由于我区各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极不均衡,欠发达地市既缺少亟须引进转化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或规上企业、又缺乏供给有效科技成果的科研院所,尽管科技成果转化标准不高,仍然造成全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成效分层现象,南宁、柳州、桂林和梧州稳列第一梯队,合计完成转化重大科技成果371项,占2019年全区完成总量的63%;合计转化产生效益104.26亿元,占全区产生总效益87%,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量尤其是转化效益远远甩开处于第二梯队的其他10个地市。

针对我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成效分层的问题,我们将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开展专题培训,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为重点,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业务培训。二是试点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高校、科研院所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项目,可约定其成果权属归科技人员所有。三是拓展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行动覆盖范围,将各地引进的,携科技成果到广西落地的重大招商引智项目纳入行动范畴。四是编纂《广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宣传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和成效。


16:19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在“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实施过程中,全区各市采取了哪些举措,有哪些亮点,请举例说明。谢谢。


蹇兴超:

在“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实施过程中,全区各地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论,坚持前端聚焦、推进中间协同、注重后端转化,汇聚创新资源,加大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下面以成效较为明显的南宁市、柳州市为例,做重点介绍。

南宁市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再上新高。2020年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4个,主要为国家五类人才、八桂学者、院士后备人选、国家其他人才或部委人才等。迄今已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顶级专家2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2名,共9名国家级人才来邕创业,实现院士在南宁持股创业零的突破。目前,南宁市已引进东北大学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广西节能环保研究院、沈阳化工大学绿色功能分子南宁研究院、吉锐生物医药研究院等8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财政投入1.5亿元,总投资超过10亿元,极大撬动了社会创新投入。

柳州市制定《科技创新券实施细则》,在全区率先推出创新券制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柳州市柳州国家高新区(柳东新区)在2019年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评比中获得第44名,前进5位;柳州获批成为国家第三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建设示范,并经科技部考核验收,被评为优秀等次并获国家3000万元双创资金专项奖励;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共建设了国家级孵化器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建有院士工作站8个、博士后工作站10个;2018年,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9年,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柳州欧维姆工程有限公司参与的“混凝土结构非接触式检测评估与高效加固修复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6:24


国际在线记者:广西“高精尖”人才短缺问题严重,给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带来很大阻力,请问能采取哪些措施来补齐这一短板?谢谢。


蹇兴超:
受区情、环境等条件限制,我区仍存在着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人才不足,领军人才奇缺,重点产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多方面重点领域,亟需高层次、高水平的领军人才来承担科研攻关任务。

为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推进人才建设工作: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导向,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引进创新型尖端人才、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以及产业发展亟须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创造顶尖科技人才的成长环境,要给予顶尖科技人才及其团队“十年磨一剑”的“耐心资本”和宽松氛围;三是强化引智招商新模式,引导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衔接;四是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探索实行“一项一策”、清单式管理和年薪制,做好高层次人才认定及扶持政策落实等工作;五是组织实施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引育高层次人才,通过实施新一批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优先选聘一批国家五类人才;六是加强定点定向招才引才,充分利用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和资助政策,以小分队方式实施对口专业领域的小规模、多频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16:30


新浪广西:广西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较差,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重点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现象较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还有待提高,该如何解决?谢谢。


陈 丹:
目前,虽然我区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全国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差,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节,产学研用结合不紧;重点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集中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形成技术和应用突破,抢占技术制高点,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首先要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坚持前端聚焦,推进中间协同,注重后端转化,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立科技创新联盟。着力攻克高端铝、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高性能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加大科技创新配套激励。完善企业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建设、新型研究机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人员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和激励政策,引导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中试、进入孵化、实现产业化。

其次是高企培育再发力,确保数量质量双提升。一是加大力度培育科技型企业,壮大高企后备军。二是强化厅市联动机制。从设区市绩效考核、高企情况通报、高企申报联审等方面,压实各市科技部门责任,即时掌握、协调解决各市高企工作的痛点难点,共同推动实施高企再倍增计划。三是强化高企认定服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加大对全区企业有关涉企科技政策的宣传培训,为企业开展高企申报答疑解惑。优化流程,高企申报工作试行“不见面”办理,减轻企业办事成本,降低疫情带来的风险。四是继续落实高企认定奖励、研发奖补等激励政策。五是强化高企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高企质量监督检查,通过实地走访核查,强化高企认定质量管理。


16:34


薛 彬: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