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523号提案的答复

2023-08-15 11:3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九三学社广西区委,陈振峰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广西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的建议》(第20230523号)收悉,经综合会办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全区产学研合作融合发展情况

(一)深化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我区先后推动出台了《广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科研院所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完善广西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文件,大力推进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2022年全区110家高校、科研院所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签订的“四技”合同总金额达104886.22万元,对比成果转化改革政策出台之前的2020年增长99%。

(二)增强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围绕我区重大产业链条,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全面组织落实《广西科技“尖锋”行动方案》,在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动力装备、高端铝合金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绿色高效平陆运河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等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尖锋”重大项目,力争快速获得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显示度高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截至目前,科技“尖锋”行动已立项下达80个重大项目,自治区本级财政资助经费6.8亿元,有效破解创新与产业两端脱节的问题。积极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及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将成果转化工作列入14个设区市绩效考核任务,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成果转化绩效考评机制,开发建设广西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考评系统,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落桂转化及产业化应用。2018—2022年,全区实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4280项。

(三)推动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一是在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带土移植”人才引育计划方向,鼓励和支持企业牵头,将国内外高端人才连同其团队、项目、技术等多种创新要素整体打包引入我区,促进高端科技人才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创办企业或研发机构、转化科技成果等。二是连续举办“云问技”系列活动、桂粤科技人才对接交流活动,为我区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和团队提供精准对接。三是支持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2023年将备案一批企业为依托单位的院士工作站,引进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四是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自2018年以来共计建设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9个,投入建设经费4800万元。五是出台《关于推进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支持建设50个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目前已投入财政奖补资金2.98亿元,力争打造一批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四)促进产学研合作平台融合发展。一是持续实施广西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依托我区高校建设的国家级和教育部科技创新基地。目前,我区高校有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平台36个,其中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建有9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100个左右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初步构建了一个国家级、自治区、市级等层次比较完备、类型较为多样的科创平台体系。二是启动布局建设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021年印发《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暂行管理办法》,目前我区已建设认定中试基地24家,已对首批认定的11家中试基地补助项目建设经费6050万元。三是支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组建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积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拓宽政府、企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现有高校成员63所,设理事长单位1个,副理事长单位5个。

(五)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开发上线运行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搭建14个设区市网上服务分平台,构建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区域中心,形成“1+N”框架的全区一体化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培育壮大统一技术市场。推动创新成果与技术需求精准对接。修订了《广西科技成果登记实施细则》,开发广西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定期发布年度广西科技成果登记目录,提高我区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打造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训机制,近三年累计培训技术经纪人超过1200人次。先后将技术经纪专业纳入工程系列、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审专业目录,畅通技术转移人才职称晋升通道。加强技术转移机构能力建设,我区拥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35家。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2021—2022年,促进广西技术登记输出和吸纳交易合同额3003.42亿元。

(六)强化研发投入保障与金融支持。一是强化研发投入政策法规保障。2022年5月在全国率先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制定出台《广西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组织实施《广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5年)》。2021年我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199.5亿元,同比增长15.1%,是2016年的1.7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81%。二是多措并举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建立健全“企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实施产业类科研项目企业牵头制,开展广西科技“尖锋”行动,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方式,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政策,落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将研发经费投入视同业绩利润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由“十三五”期间平均不到70%提升到2021年的78.6%,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持。持续推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投资基金的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融资担保基金运营管理,大力推动科技支行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贯彻落实“桂惠贷”贴息财政金融政策,加强科技金融政策对成果转化的支持引导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采纳你们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提升协同创新融合水平,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及产学研合作机制等系列建议,持续指导和推进全区产学研融合发展。

(一)持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多渠道大力宣传科研人员及科研激励相关政策,指导高校院所疏通政策堵点,继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退出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机制,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自主权,强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考核与激励导向,不断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环境氛围,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活力与动力。

(二)优化调整自治区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方式。全面组织实施科技“尖锋”行动,强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财政科技投入对重点研发攻关项目的集中支持,将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经费直接用于科研项目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通过财政资金撬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计划在2022—2024年自治区本级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引导撬动企业筹资和地方配套84亿元,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研发投入与重大技术攻关双突破,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三)统筹科技资源强化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加大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重在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广西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方面支持实施科技项目。推动成果转化引导子专项资金发挥成果转化政策优势,支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全面统筹科技资源大力提高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和转化应用能力。

(四)大力提升技术要素市场专业化服务效能。全面推广应用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汇交和常态化路演对接机制,持续培育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不断完善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价标准体系,培育建设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促进技术与资本要素融合,畅通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技术市场的服务能力。

(五)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继续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以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为载体,推动项目、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我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

感谢你们对我区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3年8月14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